“林”间新路:艺术疗愈——抗癌教授首次个展在南昌开幕
更新时间:2025-09-15 16:50 浏览量:1
“荣格说,人不是遭遇成就的,而是选择的结果。我选择了画画。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用艺术来陪伴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
9月13日,《触碰与对话——林新(凌星)艺术疗愈实践展》在南昌云观美学美术馆开幕。从媒体的文艺编辑,到大学讲台上的教授,再到与癌症抗争的病人,最后重拾画笔,成为用艺术进行自我疗愈并照亮他人的艺术家——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林新(凌星)的人生轨迹,正如策展人、江西省知名艺术评论家、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米欧所言,是一条“不循常规”的路。
几年前,本报报道了她以画为“药”、走出“化疗脑”(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化疗中或化疗后记忆力、学习力、注意力、推理能力、执行力、集中力和空间感的损害)迷雾的故事。如今,她的首个个展开幕,展出的60幅作品不仅记录了一位抗癌教授重返“表达的现实”的努力,还记录了其利用“艺术疗愈”从自我疗愈到疗愈他人的实践过程。
展览循着她的心路历程,分为四个章节。从《林间路》的迷茫与探索,到《山中居》的苏醒与赞美,再到《画与话》的理性思辨,最终抵达《静之韵》的内观与自洽。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其作品用色的大胆和水墨语言表达的独特,更能从中获得一份对生命自救的感动和振奋。
策展人陈米欧认为,此次展览的独特价值在于其“非传统的艺术路径”。与传统科班出身的画家不同,林教授的创作没有沿袭传统的形式套路,而是以现代艺术的表达自由来直抒胸臆。更为难得的是,她将学者的理性思考与艺术家的飘逸想象相结合,并切入心理学疗愈视角,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功能,获得了集审美与治疗为一体的双重效果。
此外,林教授也将“艺术疗愈”的从实践领域拓展到学术领域。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她自2021年起带领学生专注于艺术疗愈与叙事疗愈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地干预了多例焦虑症、强迫症及自杀风险个案。谈到这些研究,她介绍道:“艺术疗愈和叙事疗愈往往混合使用,其本质是通过艺术手段和语言交流,帮助来访者疏通心理问题。”
展览承办方、云观美学空间的艺术顾问熊炜表示,这是他们首次接触“艺术疗愈”主题的展览,未来计划开展更多体验性的公益活动。“现代人的精神压力需要出口,艺术疗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它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自我认同与提升。”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从自我疗愈到疗愈他人,林新教授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生命与艺术的双向奔赴,也为他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新视角。
“艺术让人开心,它不仅让我保存了童年的快乐,也让我超然于物外,在这个世界的阳光、雨露、空气、土地和生命之上,看到了令人眩目的美。”林教授如是说。
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