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文化中国行|千年造像与古蜀道交织的文化印记

更新时间:2025-09-15 18:41  浏览量:1

央广网广元9月15日消息(记者王颖 实习记者左皓心)“千佛崖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集摩崖造像与古蜀道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身。”站在嘉陵江东岸的崖壁前,广元石窟研究所讲解员代佳鑫手指着错落的窟龛介绍。在四川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金牛古蜀道旁,千佛崖历经北魏至清代的开凿与沉淀,将千年石刻艺术与古蜀道文明融为一体,成为巴蜀大地上亮眼的文化坐标。

四川广元千佛崖景区(央广网记者 王颖 摄)

作为川渝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佛崖的造像跨越多个朝代,现存950个窟龛、7900余尊造像,多数石窟标有数字编号,造像风格融合了唐代的丰腴圆润与清代的泥塑特色。除造像外,这里还留存唐至清各代题刻118条、历代名人题咏诗歌三十余首,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千佛崖脚下的金牛古蜀道,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条建于2300多年前的古道,北起陕西汉中,翻越秦岭,途经棋盘关、明月峡、千佛崖、剑门关等地,最终抵达成都金牛坝,曾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推动了外来文化、经济、思想及艺术的传播。2010年,这里考古发掘出明清时期的蜀道遗存,进一步印证了古道的历史价值。

四川广元千佛崖景区(央广网记者 王颖 摄)

近年来,广元市持续加强千佛崖的保护与活化。2023年3月,原皇泽寺博物馆、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整合为广元石窟研究所,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取向:在文物本体保护上,推进摩崖造像北区危岩治理,为石刻筑牢“安全屏障”;在学术研究上,开展北朝洞窟考古调查、大佛窟整理等国省市重点课题,为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在数字化保护上,对所有石窟进行扫描,建立3D化、数字化副本。同时,广元还将千佛崖与皇泽寺(同为全国首批重点文保单位)列为文物保护重点,申报石窟保护项目,对莲花洞等重点洞窟实施修复性保护。

数据显示,2024年,千佛崖景区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实现收入2200万元,数据背后,是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的良性互动。

千年千佛崖,既是石刻艺术的殿堂,也是古蜀道文明的缩影。在保护与活化的探索中,它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