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苏永康演唱会:停办只是第一步,涉毒艺人不能&
更新时间:2025-09-17 13:55 浏览量:1
近日,涉毒艺人苏永康原定举办的演唱会被取消,引发全网热议。人民网就此发声,明确指出“演唱会光取消还不行,也该追责”,这一观点戳中了公众对“涉毒艺人复出”问题的核心关切——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戒,不能只停留在“叫停活动”的表面,必须追根溯源,让全链条责任方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首先要明确,苏永康的“涉毒”并非模糊的“传闻”,而是有明确记录的违法事实。公开信息显示,其曾因涉毒被警方查处,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触碰了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近年来,从“劣迹艺人惩戒名单”到行业自律公约,“吸毒零容忍”早已成为文娱行业的共识,可为何涉毒多年的艺人仍能获得举办演唱会的机会?这背后的主办方、审批方、票务平台等环节,显然存在责任漏洞。
公众不满的,从来不是“演唱会被取消”,而是“为何一开始能获批举办”。如果只取消演唱会,却不追问“谁给了涉毒艺人复出的舞台”“审批流程是否合规”“主办方是否尽到审核义务”,那么类似的问题还会反复出现。就像人民网强调的,“追责”才是关键——要查清活动从筹备到审批的全流程,看是否存在为了流量、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对失职的责任方依法依规处理,这才是对法律和公众的交代。
更重要的是,对涉毒艺人的态度,关乎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文娱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尤其是艺人的言行会影响大量粉丝,其中不乏青少年。如果涉毒艺人能轻易通过举办演唱会、参与综艺等方式“复出捞金”,不仅是对法律的漠视,更是在向社会传递“违法成本很低”的错误信号,伤害的是公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任。
此次人民网的点评,其实是给整个文娱行业提了个醒:对待劣迹艺人,不能搞“阶段性惩戒”,更不能搞“选择性放行”。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收紧审批关口,建立更严格的劣迹艺人活动审核机制,从源头杜绝涉毒、违法失德艺人“变相复出”;另一方面,主办方、平台等市场主体也要守住底线,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突破法律和道德的红线。
取消演唱会,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但绝不是终点。只有通过严肃追责,堵住流程漏洞,才能真正筑牢“涉毒艺人零复出”的防线,维护文娱行业的健康生态,也给社会公众一个负责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