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美术师叶秀传论文:展现陶瓷艺术魅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5-09-17 16:21 浏览量:1
近日,中国陶瓷艺术名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高级技师、觉师陶瓷创始人之一叶秀传的论文《展现陶瓷艺术魅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在CN期刊,她从德化陶瓷瓷塑的艺术设计特色、德化陶瓷雕塑的审美特征等几大方面阐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
首先,谈到的是德化陶瓷瓷塑的艺术设计特色。德化瓷塑能是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兼收并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我国雕塑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形象刻划吸收石窟艺术的养分,它的衣纹处理深得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神韵,表情静谧安逸端庄慈祥、气势纵横飘洒、静中取动、节奏抑扬顿挫、疏密有致。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多匠人喜欢采用传统的雕塑形式,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之类的诙谐,搭配现代美学的新概念,尤其是在设计中融入大量的现代化的元素,使得德化陶瓷在雕塑中保留了传统的民族风格,但又有着现代的符号文化,因此德化陶瓷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品之一。
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良好的胎釉材料,在制作和加工时必须十分注意作品的形体和釉面,胎釉的好坏能够直接反映出陶瓷雕塑的品质。其次,许多优秀的德化陶瓷雕塑都源自设计者特殊的灵感,其在创作时能够抓住作品的整体布局,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设计造型,从而设计并创作出好的陶瓷雕塑作品。最后,设计者要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在创造人物雕塑时,要牢牢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得雕塑更形象逼真。正是因为这些严谨的艺术设计特色,才使得德化陶瓷极具艺术价值,也使得它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其次论述德化陶瓷雕塑的审美特征:
1.在题材内容上:传统的德化陶瓷雕塑在题材内容上都是佛教内容为主,所描绘的故事也多是佛教故事及佛教相关人物的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很多德化匠人也开始尝试选择一些贴近时代的题材进行创作。例如,在明清时期,便有一些匠人尝试以花鸟绘画的题材作为雕刻内容,在很多佛教题材的作品中增加了大量的花鸟纹样,另外也有一些大胆的匠人开始摒弃神话题材,转而以写实的方式塑造一些普通的事物。尤其是现代德化陶瓷雕塑,更是开创了很多新的题材内容,这些德化匠人不断地把时代主题内容融人其中,让德化陶瓷雕塑变得更加贴近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如人物优秀事迹、古典寓言、山水花鸟等多样的题材。
2.在制作工艺上:德化瓷塑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瓷塑人物上。作品的制作成型工艺,以模制为主,兼有少量捏制。这里以瓷雕人物为例说明。一、先参考有关人物蓝本或画稿,进行样品的构思设计,并以泥土做成一定规格的实心型主体样品。修整完备后,再根据坯体脱模的需要分解为部件,一般分为头部、身部与底座三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作前、后片块:然后以纯净粘土制作成模范,模范与样品部件开脱后清除模中余泥杂质,经再次修整后,人窑烧成工具陶模,俗称土模。二、把瓷泥投入洁净的土模中,推挤压迫均匀,剔除多余的坯泥,候稍干离模脱出。三、整修粘合。对脱模后的各种部件进行修整,通过粘合复原为主体,再修整,最后上手、足及附加装饰,形成完整的形象。修整工艺包括有雕刻、擦水、推光等。各部件拼合前的修整工艺,主要是剔除部件上的多余泥料,特别是注重头部五官、毛发的修整,力求精细。擦水,是用软湿布擦坯,使之利于部件粘合和雕刻,擦水贯穿于整修工艺全过程。各部件拼合时,拼合胎面擦水后再用泥浆粘接,一般先分别拼合头、身、座的前后片块,再将三部分连接成整体,俗称合模。雕刻和推光皆采用金属或竹制刀具进行,雕刻主要对各部位连接部、脸部五官、头发及衣服皱折进行刻划,使之比例协调,连接自然得体。推光的工具俗称“利子”,对坯体表面所有线条及光面,进行精工推压刮削,要求用刀均匀,深浅适宜,流利自然,表面不留痕迹。手、足及附加装饰如花饰、珠串或飘带用手工捏塑,珠子大小要一致,颗粒匀圆,花朵要细而薄,形态逼真,手足及指关节与整体比例要适当,灵活如生,手臂上端做成实心圆柱状,插人袖口。修整完成晾干后,浸人釉水匀透,底部接触面无釉露胎,即可入窑装烧。模制制作的雕塑品内里是空心的,人物的雕塑,身体带座的是分开模制而后粘合的,座的底面常呈椭圆形。座与身体下部粘合时,有两种情形:一是接合处略小于底径,一种是在接合处做成小孔,以利透气焙烧。也有身体直接到底而不带座的,内里透空,底面边缘较宽厚。而捏塑成型的作品内里是实心的,表面雕刻修整工艺与模制品相同,底座可向上内里挖空,也有底座不挖空的,通体都是实心。捏塑成型的作品,一般适用于小件,形体较矮小,高10厘米以下。整个雕塑制作工艺,从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划、衣服处理到局部装饰的完成,都可体现出艺人的功底的技巧,以及对作品艺术处理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高超造诣
3.在胎釉特点上:德化陶瓷雕塑的胎釉色彩以白色、乳白色为主,同时以周边的白青色来配合纯白的稳定颜色,在色彩上以白色、乳白、白青色作为创作的首选色彩。瓷体在色彩中继承了传统的德化陶瓷的文化特色,而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新德化陶瓷雕塑需要把色彩还原历史原貌,同时加强色彩、风格、内容等方面,需要与整体的瓷雕风貌相为适应。因此德化陶瓷雕塑在胎釉中都是以白色作为统一颜色,虽然有的匠人也在思索将其他的材质与色彩融入其中,但是最终还是以白色来体现出德化陶瓷的艺术美学,整齐洁白的颜色使得瓷器具有古色古香、宁静致远的特點。另外,由于多样的现代文化融人,也使得色彩(白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只是这种改变是极为细微的。
德化陶瓷雕塑是我国陶瓷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更是保留文化的精髓,其审美特点是通过技艺、工艺、文化、审美等多方面体现的,因此分析研究它的设计特点与审美特征,可以让人们对德化陶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也是展现德化陶瓷艺术魅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