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笔“读懂”抗战史,上海交大办起版画展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4 浏览量: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等承办的“刀笔峥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版画特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启幕。
展览现场。上海交大供图
1931年,鲁迅在上海开办第一个木刻讲习班,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由此蓬勃兴起。动荡与变革之际,进步艺术青年们纷纷拿起刻刀,版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种极具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先锋视觉艺术,加之简单易行和强复制性的特征,使得新兴木刻版画成为抗战时期最具效力的大众艺术形式。鲁迅曾评价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本次展览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历史记忆,遴选版画作品原件122件,其中包括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作品40件,浙江美术馆馆藏作品60件,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17件,作者家属提供2件,以及交大设计学院学生作品3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鲁迅纪念馆的40件珍贵馆藏,均为鲁迅先生旧藏,其中39件为国家二级文物。这是该馆首次将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馆藏文物在馆外集中展出。
展览现场。上海交大供图
展览展现从1931年新兴木刻版画在中国兴起,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间,新兴版画界几代人近百年来的艺术探索与时代贡献。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多位版画大师的代表性原作,近距离感受刀木碰撞的力量,如江丰《到前线去》、张望《负伤的头》、陈烟桥《东北抗日义勇军》、赵延年《凯旋》等等。
展览特别于结尾处呈现由6位上海交大设计学院青年学子创作的三组当代版画,以此致敬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传统。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15日,10月19日至31日将巡展到位于上海虹口区的朱屺瞻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