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玩到演唱会!双 11 拼 “情绪价值”,真能爆火
更新时间:2025-09-20 16:00 浏览量:1
今年的双11,其实早早就传出风向变了。最近在上海,有不少人带着造型各异的胡萝卜玩偶,排队、购物、拍照,场面特别热闹。这背后不是普通促销能创造的,是五月天在上海演唱会的快闪活动,把粉丝的热情和消费欲望都直接带了起来。周边、IP、同款一夜爆卖,比起以往只是比价,这股热情明显不一样。
现在的人买东西,越来越看重的是自己爽不爽、有没有被品牌、活动或者产品打动,而不是一味考虑价格。很多品牌发现,只靠低价已经拉不住顾客,不如直接去吸引人的情感,一下子就让人买单。
像今年大热的潮玩、原创IP,热度飙升,内容和社交场景里的讨论特别多,变化已经非常明显。这个市场,靠拼谁降价更狠,再怎么玩下去也只是消耗自己,所以玩法变了。
双11从来不是赚快钱的问题,更像和用户在情感认同里抢占位置。谁能给到粉丝、消费者想要的“情绪价值”,谁才能脱颖而出。
能让人记住甚至产生依赖的品牌,才有可能在扎堆大促的环境下送出“最后一单”。所以,抓住人心,远比一味止不住地降价来得管用。
关于情绪消费的新逻辑,也直接带动了品牌在策略上的变化。抓住用户情绪高点,比在平淡日子里打广告有效多了。每当遇上假期、热点话题,只要商家能精准切入,在情感层面带动用户参与,很容易让一批人直接下单入坑。
从“心动”到“成瘾”,多半就是这么发生的。预热期内容、爆发期热点、话题IP和达人的多场景联动,这些组合拳都专门服务于品牌心智。
不只是传播和内容,转化能力也得跟上。谁有能力把这种情绪和认同变成长久的信任和使用习惯,谁就能持续挣钱。现在,很多品牌都更愿意通过自营直播、找圈层达人合作,用真实生活去打动目标群体。
真正的爆款不是单靠降价,而是通过多渠道持续跟人产生关系,广告、短视频、口碑一起发力。在用户心里占一个位置后,转化和涨粉自然都水到渠成。
不过现在竞争压力大,流量贵,退货又高,一不留神成本就飙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能低成本高效打通渠道和内容,谁就能赢得今后的主动权。
成熟的电商工具,要让广告投放、内容种草、达人带货形成闭环,让品牌的认知和生意一条龙搞定,才有真本事在双11这个大考里站住脚。
眼下的双11,其实正是一次重新分配用户认知和忠诚度的机会。品牌想要不被海量选择淹没,就得让人一提起某种需求马上能想起自己。
不懂抓住人心的玩法,不但错失了爆发机会,还永远跳不出价格战的泥潭。
站在今年这个时间点上,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真的是靠谁能满足情感需求来决定谁输谁赢。不再是买谁更便宜,而是谁更懂用户,谁能给到更多温度。这就是现在的双11,彻底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