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远古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
更新时间:2025-09-20 20:56 浏览量:1
从现有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晚期智人开始到“三皇五帝”时代,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0万年前到15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阶段,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人类从氏族时代向部落时代转变。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文明状态,例如距今10万年的山东跋山人,开始磨制象牙铲;距今五六万年的四川蒙溪河人,开始进行原始农业生产;距今4万年的河北下马碑人,开始磨制细石器、提炼燃料装饰衣服;距今28000年的山西峙峪人,开始制造弓箭、使用数字文字;距今21000年的江西仙人洞人,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0年的湖南玉蟾岩人,开始人工驯化水稻等等。
第二个阶段,大致从15000年前到10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初现阶段,处于中石器时代,有巢氏构木为巢发明房屋,人类从部落时代向部落联盟时代转变,由穴居时代向村居时代转变,由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转变。这一时期,陶器技术日趋成熟,陶器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如河北于家沟遗址出土了15000年前的陶器,山东赵家徐姚遗址出土了13200年前的陶器,文明之光已经映亮东方的天空,有巢氏被誉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0000年前到7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争艳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是考古学上的钱仰韶文化时期,属于古籍记载的燧人氏时代,人类进入环壕聚落时代、农耕时代和方国时代。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区域性远古文化,如山东地区的后李文化,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西北地区的大地湾文化,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湖南地区的彭头山文化,浙江地区的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等,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酒坊、粮窖、漆弓、药罐、骨笛、蚕丝、独木舟、茶树籽、木质轮轴、水平锯织机、龙凤图腾、六爻卦符和河图洛书符号等。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农耕时代,出现了阶级分化和远古城市,人类社会进入方国时代。
第四个阶段,大致从7000年前到5000年前,是中国全面进入文明时代的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是古籍记载的伏羲时代,也是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进入城居时代和皇朝时代。这一时期,伏羲定都宛丘分封百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伏羲皇朝,传承17世帝王1505年;仰韶文化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席卷东亚的彩陶艺术浪潮,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远古文化。中国社会正式迈入文明时代,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早了上千年。同时,中原周边也出现了新的区域性远古文化,如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和大可文化,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浙江地区的河姆渡文化等,它们像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在仰韶文化周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第五个阶段,大致从5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鼎盛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也是古籍记载的炎黄时代和五帝时代。这一时期,从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取代了仰韶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全国性远古文化。除了占主导地位的龙山文化外,还有许多区域性远古文化,如西北的齐家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等等。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城市文明时代,现代考古出土了许多规模庞大的远古都城,如浙江良渚古城、湖北石家河古城、山西陶寺古城、河南双槐树古城、山西陶寺古城、陕西石峁古城、四川宝墩古城等。
此后,中国历史进入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空前繁荣,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主导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