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校20周年,欢迎英雄母亲回家
更新时间:2025-09-21 19:12 浏览量:3
今天,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的日子。除了海内外嘉宾、校友代表及全体师生欢聚一堂之外,现场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学院首届学生、英雄汪洋的母亲倪丽萍。
2006年11月,汪洋同学在校外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中英勇牺牲,倪丽萍女士动情地说:“回到学校看到阳光朝气的孩子们,就像看到了汪洋。”而汪洋的精神,早已化作火种,感染激励更多学子。
自2005年建校以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积极改革创新,逐步成长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声誉的艺术教育专门院校,为上海乃至全国艺术教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专业课程建设、艺术创作实践等方面取得卓著成绩。
学校青年教师代表、戏剧与音乐舞蹈学院李炜铃分享了她与SIVA共同成长的故事,她将宝贵的舞台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哺课堂,并在老校长的鼓励下继续深造,成为中国首位音乐剧声乐专业博士生。通过制度保障、资源倾斜和平台搭建,学校全力支持教师在学术探索、艺术创作与教学改革中施展才华,帮助他们持续成长为一支既有深厚专业素养、又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坚力量。
校友代表、2011届毕业生梁晓芹的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出生于农村,家境十分艰难,凭借母校给予的勇气与机会,开启新的人生路。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和创业基金支持,却在毕业那年遭遇严重车祸,一度陷入绝望。在师生长期的陪伴与鼓励下,她重新站起,成功创业并持续回馈社会,鼓励更多人勇敢追梦。她表示,母校赋予她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直面逆境、传递温暖的勇气与人格力量。
20年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在国内首创了多个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以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25年,学校将原有八个专业学院整合重组成“未来设计学院”“戏剧与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文物保护学院”三大学院,打破专业壁垒,聚集教学资源,打造面向AI时代的“新艺科”育人体系和更强平台。现场向未来设计学院执行院长吴俊、戏剧与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栾洪金、美术与文物保护学院执行院长石墨颁发老校长亲笔题写的学院牌匾,三大学院肩负新的使命,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20年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深度融入全球艺术教育体系。建校之初,学校便汇聚全球顶尖艺术教育资源,成立了由意大利、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学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持续引进国际前沿艺术教育理念与学术资源。历年来,委员会专家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依托这一平台,开展深度课程共建、学术研究与师生交流,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卓越艺术人才。
在建校20周年之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正式启动“江南戏曲名家进校园”项目,汇聚京、昆、越、沪、淮及评弹、滑稽戏等江南戏曲名家,聘请他们成为学校特聘教授,实现传统戏曲进高校课堂,推动艺术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王汝刚、李军、赵志刚、秦建国、华雯、梁伟平、萧雅、韩宜珈、舒悦等艺术名家联袂登台,携手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戏曲联唱,展现了中国戏曲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栏目编辑:易蓉 图片来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