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聚焦青年成长,传递美育力量:欧莱雅携手艺术家张晓刚等嘉宾打造“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

更新时间:2025-09-23 14:36  浏览量:1

北京2025年9月23日 /美通社/ -- 2025年9月14日,由欧莱雅中国携手松美术馆联动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举办的"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沉浸式青年美育项目圆满落幕。其中核心环节"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由资深艺评人鞠白玉主持,邀请到艺术家张晓刚、策展人崔灿灿、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读书博主都靓展开跨界对谈。四位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围绕着"美的启迪"、"美的升华"、"美的共生"展开,探讨"美"在绘画、策展、文学与生活中的多重呈现,以及在全球化与个人身份认同的交汇点,如何找到并表达独特的文化之美。

美的启迪:于震撼瞬间种下审美火种

艺术与美的种子,常萌发于个体记忆和对时代的思考。张晓刚分享,青年时在四川阿坝草原采风,看见夕阳下背着牛粪的女孩,让自己立刻想到当时最喜欢的米勒的作品,"那种震撼像火种,埋在心里会慢慢发芽",彼时虽条件艰苦,却因艺术对生活充满信心。兰珍珍提及,在昆明看张晓刚个展时,展览旧物与书信唤醒她在重庆山间的童年记忆与独特经历,"四五岁突然看到一位穿着干净整洁、打扮时髦的女人出现在家门口,给当时赤脚的我买了一双布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女人是我妈妈",她对美的感知从那一刻开始,也埋下了她深耕美业的初心。读书博主都靓则结合自身经历感慨,"经历过震撼的美,我愈加谨慎,也更能看见真实并接纳多元之美" —— 川西亚拉雪山"乌云压顶的黑灰色"带来的敬畏感,让她真正明白美不只是愉悦,更是对生命的触动。

美的升华:在创作实践里,让美持续生长

美无处不在,其脉络始终与时代同频,每一次对美的探寻,都会沉淀为滋养创作的养分。艺术家张晓刚结合创作经历坦言,启蒙老师教他"先画生活里的东西,而非石膏",画拖鞋、画床上的书等日常事物,让他逐渐意识到"美藏在平凡里",而后自己在欧洲看展时更深刻体会到"美的独特性源自一种对应关系,你的生活和文化是滋养具体创作的土壤"。兰珍珍则分享了自己在欧莱雅的实践:从推广"彩染"打破审美禁锢,到推动"有意思青年"、"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等项目,她始终坚信"美并不专属,它随生活、阅历与年龄不断生长,我们要以始终稳定的内核去拥抱并创造新的美",并强调"行动是关键,哪怕一开始不被理解,坚持就会看到改变"。无论是从日常里发现美的踪迹,还是用行动让美突破边界,美从非遥不可及:用心感受、勇敢实践,人人都能成为美的探寻者与创造者,让美的脉络在行动中愈发清晰。

美的共生:"读者"与"作者"的身份循环中,续写美的生生不息

"读者"与"作者"从不是固定的身份,而是在共鸣与创造中不断循环的角色。主持人鞠白玉提到,"追寻美、创造美不是"作者"的特权,而是人人平等的权利"。策展人崔灿灿则从青年成长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发现自己的美与发现世界同样重要,对自己诚实,去成就我们的'独特性'",鼓励年轻人在感知美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兰珍珍提及欧莱雅"美之道"的理念与实践,此次三方携手让为学生提供免费看展机会并打造沉浸式青年美育项目,正是希望让美在艺术家、艺术机构、企业与青年间形成联结。都靓则从年轻视角补充,"要对生活和时代保持敏感,张晓刚先生作品里的元素现在仍能引发共鸣,是因为美能穿越时间,让不同时代的人找到共通点。"依托这份共通,再注入每个人的独特表达,美的共生便在其中悄然实现。

"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现场青年代表提问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