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突袭!3万余人有序散场,看见成都演唱会的保障力量丨有需必应第一线
更新时间:2025-09-23 21:20 浏览量:2
9月12日晚10时30分,张韶涵觅光巡回演唱会成都站散场时分。成都龙泉驿区东安湖体育公园七彩霓虹灯下,3万余名观众正有序离场。
人群中,从重庆专程赶来的大学生王薇薇惊喜地发现,从场馆出口到地铁接驳点,每隔十米就有一名工作人员手持指引牌:“接驳车直行”“木棉花酒店靠左”“网约车靠右”。
“原本担心散场后会混乱,没想到这么有序,”她笑着说,“成都的演唱会服务,真的名不虚传。”
这样的夜晚,在东安湖已成为常态。“每一场演唱会背后,都是一场多方协力的保障战。”润安(成都)体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赛演负责人罗幸星说。
▲罗幸星
雨夜“大考”:
19025人的温暖回家路
时间回溯到2024年10月4日,国庆黄金周第四天。东安湖体育公园内,五月天演唱会气氛正值高潮,但场外,罗幸星却紧盯着天气预报,眉头深锁。
“那天从下午就开始下雨,到散场时越下越大。”罗幸星记忆犹新,“我们原本预估1万人需要接驳车,结果现场需求直接翻倍。很多外地观众不熟悉交通,网约车排队超过2000人,出租车根本供不应求。”
关键时刻,龙泉驿区大型文体旅活动专班的应急机制迅速启动。
“当时的情况很紧张,”专班工作人员回忆,“下雨天观众归心似箭,但交通运力明显不足。我们立即启动三级应急预案,现场成立临时指挥部。”
数字记录下那个特殊的夜晚:
22时00分:第一波疏散高峰到来
22时40分:紧急调度83辆大巴从全市各停车场赶来
22时55分:增调156辆公交车改变原路线增援
24时许:累计转运观众19025人,最后一名观众安全离开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天很多工作人员把自己的雨衣给了观众,浑身湿透还在维持秩序。”罗幸星说,虽然天气恶劣,但现场秩序井然,“后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观众留言,说‘成都的保障太暖了’。”
这样的应急保障并非个例。在2023年某场演唱会期间,艺人突发身体不适,第二场演出面临取消风险。
“当时情况很棘手,”罗幸星回忆,“要是按照传统流程,我们需要一个个部门去沟通协调,时间根本来不及。但通过专班机制,我们只打了一个电话,半小时内就协调好公安、交通等所有部门,同时积极与经纪公司、主办单位沟通,最终实现了艺人带病登台安抚观众情绪,为有序疏散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东安湖体育公园作为大运遗产,自2023年8月首场演出以来,109场大型演艺活动,累计吸引观众约243.4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套创新的保障机制在支撑。
▲东安湖体育公园
“过去举办大型活动,企业要自己跑十几个部门,逐个沟通协调,费时费力。”罗幸星说,“现在有了专班,我们只需要对接一个窗口,他们内部会协调所有事项。”
这种变化源于2023年成立的龙泉驿区大型文体旅活动专班。该专班采用“一事一议、全程跟进”的工作机制,整合了文化、公安、交通、应急等多个部门的职能。
“我们不是等企业上门求助,而是主动提前介入。”专班负责人表示,“针对每场演出,我们都会制定个性化的保障方案,确保万无一失。”数据显示,该专班成立以来,已保障超百场大型活动,应急响应效率提升50%以上,企业协调成本降低70%。
经济效应:
一张票根撬动一座城的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正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很多人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罗幸星观察到,不少观众会选择“演唱会+旅游”的模式,“下午在东安湖游泳打球,晚上看演出,第二天去龙泉山看日出,第三天逛太古里。”
“一张门票不再只是入场凭证,更是开启城市微度假的钥匙。”龙泉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流量”变成“留量”,去年9月起,龙泉驿区就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计划:凭演唱会门票,可在龙泉驿区100余家商户享受消费折扣,涵盖餐饮、住宿、文创、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成都在“五一”期间也大力发展“票根经济”,游客观看大型演唱会可凭演出门票免费游览武侯祠博物馆、西岭雪山等18个景区和博物馆,惠及游客超7万人。
这种联动效应正在持续放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东安湖体育馆举办演唱会期间,周边餐饮商户营业额平均提升200%,酒店入住率提高40%,网约车订单量增加150%。
随着成都演艺市场热度攀升,更多国际艺人正将目光投向这里。
“成都已经成为继北上广深之后,国内演唱会市场的‘第五城’。”罗幸星说,“成都的优势在于辐射能力强大——不仅覆盖成都本地,还涵盖周边,甚至川西和西藏等地。”
他透露,目前,东安湖正在接洽多家海外经纪公司,明年有望引入更多国际级演出。“专班提供的制度保障让我们更有底气去争取顶级项目。你知道背后有一整套系统在支持,这种安全感很重要。”
“我们希望未来提到中国演唱会市场,大家不仅能想到北上广深,还能想到成都。”罗幸星说,“东安湖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