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文华奖和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将在中国艺术节期间举行
更新时间:2025-09-23 22:28 浏览量:1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八届文华奖和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将在本届艺术节上举办,并举行作品巡演。本届文华奖在多方面做出了改革,群星奖参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作为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对于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介绍 本届文华奖对奖项设置、申报渠道、评审条件等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科学合理的举措,进一步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
奖项设置上进行了优化。本届文华奖涵盖四个类别:文华剧目奖、文华节目奖、文华单项奖、文华评论奖,奖项总数量由上一届的30个增加到55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了15个文华节目奖,目的是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艺术特色、人才特点等开展多样化创作,促进大中小不同类型艺术创作生产协调发展。同时,还首次增设了文华评论奖,填补文艺评论领域奖项的空白。
申报渠道适当拓宽。本届文华奖增加推荐主体。在原有申报渠道基础上,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有较大影响力的演出行业组织、演出院线、票务平台、演播平台也可以推荐作品参评,并鼓励地市级及以下和民营艺术机构推荐作品参评,旨在让更多社会反响和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作品有机会脱颖而出。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共有63家申报主体,共推荐文华剧目奖参评作品145部,文华节目奖参评作品177个,文华评论奖参评作品106篇。
评审条件合理设置。比如,为引导各地加强本土创作人才培养,对“外请主创”作了限制性规定;为鼓励各地持续加强对作品的打磨提升,提倡“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从近5年拓宽至近10年。此外,还提高了演出场次要求,更加重视剧目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比值,鼓励作品开展常态化演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群星奖是面向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群众文化工作者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于1991年设立,每三年举办一届,今年将举办第二十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介绍,群星奖评奖共分六大门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等。群星奖评奖贴近群众、深入生活,从参与人群来看,参与人数多、年龄跨度大、地域覆盖广,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群众都可以参与评奖和艺术节活动中;从参评作品来看,群星奖作品突出小作品小制作,便于参与、易于推广。近年来,在群星奖的示范引领下,以“村歌”“村晚”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艺团队遍地开花、不断壮大,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涌现了大量精品力作。
本届群星奖的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共约29.5万人,作品更加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描绘现实生活。经过前期的初选、复评,目前共有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将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在川渝集中展示。群星奖的终评将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举办,9月23日至26日为第一阶段,组织开展群众合唱、广场舞等终评;10月12日至20日为第二阶段,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终评,最终共产生60个获奖作品(团队)。终评期间,部分参评团队还将组成小分队深入川渝基层,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开展惠民演出。11月4日,将在重庆市群星剧院举办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晚会。
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