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艺术人物:陈三强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更新时间:2025-03-17 15:00  浏览量:6

坚守传统的深度探寻

——陈三强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白龙

在当下书坛呈现出百花齐放却又稍显浮躁喧嚣的格局中,陕西的陈三强凭借其别具一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若一方深邃的幽潭,悠悠散发着历久弥香的独特魅力。与三强兄相识数载,他低调谦逊的为人风范和厚道诚恳的行事准则,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随着对其书法篆刻艺术的逐步深入,这份钦佩之情愈发醇厚,恰似窖藏多年的陈酿,愈发馥郁芬芳。

一、构筑坚实壁垒而独树艺术格调 陈三强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首届书法专业,系统的科班教育为其艺术征程铺就了一条坚实且专业的通衢大道。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安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终南印社社员等诸多身份,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其在书法篆刻领域深厚造诣的有力见证。这些头衔的背后,凝聚着他多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奋进,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如磐石的专业根基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他个人的书法篆刻作品集,初阅之际,一股别样的敬意油然而生。在当今书坛广泛推崇奔放豪迈、笔走龙蛇般书风的大环境下,陈三强却始终坚守着秀丽圆润、温文尔雅、光滑精细、绰约多姿的独特格调。此坚守绝非盲目与执拗,而是源自其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笃定信念与高度自信。

回顾艺术史长河,孙过庭于《书谱》中曾言:“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但凡在艺术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大家,无不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符号。在当下大力倡导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固然举足轻重,但艺术的根基同样不容小觑。然而,当下部分书家难耐寂寞,急于求成,摒弃临摹读帖这一书法学习的根本路径,忽视基本功的砥砺锤炼,盲目踏上所谓的创新歧途。但他们有所不知,创新绝非易事。汉字书法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流派林立,大师辈出,可供拓展的领域着实有限。正如古人云:“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真正的创新,需建立在对前贤宗师书风笔法的深入研习与熟练掌握之上,唯有将其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乃至开创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二、多种书体博采众长而能融会贯通 (一)溯源秀雅显风骨的楷书 在书法学习的路径上他另辟蹊径,当众人多从北碑入手,追求粗重厚实、辅毫拧锋的风格时,他却选择以褚遂良楷书作为入道之门。褚遂良楷书以圆转秀逸、结体妍丽著称,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之美誉,为他的书法奠定了秀雅的基调。此后,他倾心力追二王,二王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其娴雅舒缓、用笔遒劲的特质,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灵动与风骨。不仅如此,他还溯源篆隶,从古老书体中汲取古朴与厚重的养分。如此广泛且深入的涉猎,使他对各种书体皆能游刃有余,作品变化丰富,意韵悠长,充分彰显了他对书法艺术根源的尊崇与深度挖掘。

从笔画形态来看,其楷书细腻且富有弹性。起笔轻盈灵动,恰似蜻蜓点水,却不失力度,犹如褚遂良楷书《大字阴符经》的起笔,含蓄蕴藉且韵味十足,此乃“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理论的生动诠释。行笔过程流畅自然,笔画粗细变化微妙,宛如舞者在舞台上轻盈曼舞,展现出优雅的节奏感,可谓“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收笔干净利落,或回锋含蓄,或出锋飘逸,尽显笔力的稳健与从容。在单字结构处理上,他巧妙融合褚体的宽博与二王的灵动,使每个字重心平稳却又不失活泼之态。以“之”字为例,上轻下重的结构布局,形成独特的平衡美感,既展现褚体的舒展大气,又蕴含二王的灵动精巧。 (二)传承二王神韵的行书 他行书深得二王神韵,用笔细腻精巧,笔锋转换自然流畅,恰似行云流水般毫无滞碍,正所谓“状若断而还连,势如斜而反直”。笔画间的牵丝映带纤细坚韧,刚柔并济,使字与字之间气脉相通,营造出连绵不绝的动态美感。在行气布局方面,他注重字的大小、疏密变化,错落有致。时而出现开阔舒展的大字,如“龙”字,气势磅礴,仿若蛟龙出海;时而又有精巧灵动的小字,如“也”字,韵味十足,恰似珠落玉盘,充满节奏感与韵律美。

(三)古朴与变化相融合的篆书

在篆书领域,更多的汲取金文和小篆之精髓,其线条古朴厚重,圆润流畅如“玉箸篆”,粗细均匀且质感强烈。笔画转折处,或婉转圆润,尽显柔和之美;或略带方折,增添古朴韵味。结构严谨对称,却又通过微妙的笔画变化打破绝对规整。例如“日”字,竖画略带弧度,在对称中蕴含变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

三、游艺于刀笔之间,雕琢于方寸乾坤的篆刻。

他多年沉浸于书法篆刻艺术,对其中门道心得颇深。在篆刻创作中,他痴迷于冲折激荡、削石如泥的过程,时间与功夫的沉淀使其刀艺日臻精进,技艺娴熟。他的刀法兼具冲刀的爽利劲挺与切刀的沉稳凝练,每一刀都精准传达着他对线条与造型的独特理解,此乃“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在篆刻艺术中的生动彰显。其篆刻风格丰富多元,朱文印线条流畅挺拔,起收刀干净利落,线条边缘光洁,如铁画银钩般富有力度感。其朱文印,笔画婉转流畅,布局疏密得宜,线条灵动似潺潺流水,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意境。白文印则古朴雄浑,刀法沉稳,笔画粗细变化自然,富有层次感。白文印线条厚重有力,通过巧妙的留红与布白,使印面虚实相生,充分展现深远的韵味。印面的残破处理恰到好处,增添古朴沧桑之感,正如“损之又损,乃凝于神”所表达的,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在篆刻方面,陈三强最擅长的是鸟虫篆治印。鸟虫篆,自春秋战国萌芽,历经秦汉鼎盛,承载千年文化底蕴,其神秘色彩与装饰美感,宛如幽潭之渊,深邃迷人。他以其非凡的艺术感知与精湛技艺,成为这古老篆体的当代阐释者。他篆刻作品中的线条,绝非简单勾勒,而是似灵动鸟虫,在印面之上演绎生命的跃动。婉转处,如溪流蜿蜒,尽显柔和之美;刚劲处,若峭壁嶙峋,彰显坚毅风骨。每一处弯折,皆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创新。从布局看,他深谙疏密之道,使印面张弛有度;刀法上,细腻入微,将鸟虫篆的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鸟虫篆印,不仅是形态美的直观呈现,更是古老文化在当代的鲜活传承,为传统篆刻艺术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引领观者踏入那深邃的历史文化幽径。

四、技艺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他对自身书法篆刻风格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与感悟。他认为,书法与篆刻并非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内心世界与文化修养的外在表达。在书法创作上,他坚守秀丽圆润、温文尔雅的风格,期望通过细腻笔触与流畅线条,传递平和、内敛的气质。在当今快节奏且喧嚣的时代,人们愈发需要从书法艺术中寻觅一份宁静与优雅。他以褚遂良与二王为宗,看重的正是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文人气息与高雅格调,希望自己的书法能够传承这份传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对于篆刻,他将每一方印都视作一个独立的微观世界。在有限的印面空间内,他通过精心设计线条的粗细、疏密以及布局,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朱文印的挺拔流畅与白文印的古朴雄浑,皆承载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他精心处理笔画的起承转合与刀法的冲切变化,力求让观者在方寸之间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他认为,篆刻中的残破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为赋予印面历史的沧桑感与文化的厚重感,使其仿佛在诉说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六、文化滋养下的古韵今风

从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来看,或许难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技术与个性特色也不会即刻突显,甚至可能让人产生一丝妖媚之感。然而,当观者静下心来,细细端详,反复品味,便能体悟到其中深邃的内功与独特的风骨。他的书法线条看似柔美,实则刚劲,犹如绵里藏针。笔画的起承转合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处皆为精心构思的成果,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领悟。在章法布局上,他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与协调,虽无大开大合的夸张表现,却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整体美感。

在学习书法篆刻的道路上,他自己深知内功修炼的重要性。除通过墨池笔冢、废纸三千的不懈积累提升技艺外,他尤为注重字外功夫,读书成为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广泛阅读,他拓宽文化视野,提升艺术修养。从诗词韵律中,他领悟线条的节奏之美,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表达的,艺术之间相互融通;从哲学思辨中,他把握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使作品不仅是笔墨的呈现,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载体。

再看看他题跋的作品,不但具有特色,这更能体现出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一幅幅精美的提拔作品,我们从字体风格上看,他不拘一格,楷、行、草、篆、隶皆能信手拈来,且运用自如。楷书题跋,笔画规整严谨,犹如正襟危坐的君子,尽显端庄肃穆,一笔一划间尽显功力,让观者感受到汉字结构之美与书写者的沉稳心境。行书题跋则行云流水,笔断意连,似山间灵动的溪流,自由洒脱又不失章法,将书法的流畅性与节奏感完美融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篆书与隶书题跋,古朴厚重,以独特的线条形态,再现古老文字的神秘与深邃,仿佛带领人们回溯到遥远的历史年代。

在内容表达上,他的题跋紧扣被题之物,或瓦当,或古砖,或器物。他以凝练的文字,或阐述作品的内涵,挖掘其深层寓意;或抒发自身感悟,使观者在欣赏原作的基础上,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文字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又不乏现代视角的独特见解,做到了古今的有机结合。从布局上,他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根据被题对象的形制、画面疏密等因素,巧妙安排题跋的位置、字体大小与行数。有时寥寥数语,简洁明快,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有时洋洋洒洒,铺陈开来,与原作相互辉映,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对布局的精妙把握,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素养与审美眼光。从布局上,他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根据被题对象的形制、画面疏密等因素,巧妙安排题跋的位置、字体大小与行数。有时寥寥数语,简洁明快,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有时洋洋洒洒,铺陈开来,与原作相互辉映,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对布局的精妙把握,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素养与审美眼光。

陈三强的书法题跋作品,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也是在当代语境下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诠释,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领略古韵今风交融之美的艺术大门。他以端庄有致、淡泊洒脱的姿态行走在书法篆刻的大道上,看似比同龄人步伐稍缓,实则他在冷静思索,坚守着为艺术而生的初心。在这个追求快速与功利的时代,他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跟风,始终专注于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衷心祝愿陈三强在书法篆刻艺术之路上,始终坚守这份初心,步伐愈发坚定自信。相信凭借其深厚的传统底蕴、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未来必将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为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独具特色的精彩篇章。他的艺术之路,宛如一盏明灯,为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徘徊的艺术家们照亮前行方向,引领更多人领略书法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陈三强

系西安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安大秦书学院副院长、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未央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书法》编委、终南印社社员。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