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州街头的“咬人”事件,那不是行为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25 11:29 浏览量:1
9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科诺地区,发生了一起看似诡异的“丧尸”咬人事件,当然,这里说的丧尸是带引号的。
一名20岁的男子,名叫理查德・齐米诺,突然脱光了自己的衣服,然后从二楼的窗户纵身跳下,然后冲向一名无辜的妇人,疯狂地啃咬她的头部,就像美国大片里的丧尸场景,吓得路人四处逃窜。随后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理查德・齐米诺逮捕。据初步调查,这名男子受到了一种名为“浴盐”的新型毒品的影响。
据有关介绍,说这种名叫“浴盐”的毒品,会让人产生严重的精神错乱和幻觉,有相当的概率会导致暴力攻击行为。而理查德・齐米诺的恐怖行为,只是“浴盐”危害的其中一个案例。你如果要问他为什么要啃别人的头或者脸,咱也不知道,美国毒品种类繁多,“功效”各异,谁知道呢……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另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也发生了。老特在加勒比海军事动向发布会上,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毒”门数据。他说“去年有3亿美国人死于毒品”。
你很难想象,还未上任就喊着要禁毒、而且靠着这个口号捞了不少选票、还争取到了肯尼迪家族支持的老特,竟然不知道美国每年死于毒品的数据,此外,大家都知道,美国目前的实际人口约为3.3亿人。如果真的有3亿人死于毒品,那老美早就完了,这也太不走心了吧。
无独有偶,这可不是美国第一次出现这种荒谬的数学错误,之前美国司法部长邦迪也曾公开称“老特朗普的禁毒政策拯救了数亿美国人”。
该怎么说呢?这种低级的口误,似乎也反映了他们在毒品问题上的混乱认知,也让人似乎理解他们为何在解决毒品问题上如此低能。
可能多数国人并不那么了解美国吸毒问题的严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全美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有近90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12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约6180万人使用大麻。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用药过量,其中大部分死于阿片类药物。
2023年,美国因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死亡的人数约为8.1万人,而到了2024年,虽然药物过量死亡人数降至80391例,但合成阿片类药物,主要是芬太尼,仍是大多数过量死亡的主因,2024年超过48400例死亡涉及合成阿片类药物。注意,这些数据没有包含大家耳熟能详的海某因和冰某毒等。而且数据统计断然还有很多水分,我们从常识来理解,美国医药资本神通广大,他们自然会想尽各种办法让这些数据变少。
如果数据是冰冷的,大家看完之后没啥概念,咱们来感受下一些“生动”的画面。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8日,31岁的流浪汉科林・捷克在拉斯维加斯公交站袭击一名男子,啃食了受害者的脸部,甚至吃掉了对方的眼球和耳朵。据目击者称,当时的场景极其血腥,受害者痛苦地惨叫,而科林・捷克却像失去了理智一样,疯狂地攻击着。不得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美国灾难片的场景真实上演。
还有一起发生在迈阿密的“食脸案”,据报道,当时一名裸体男子在闹市区啃食另外一名裸体男子的脸部,警察赶到后,该男子仍不停啃食并低声咆哮,警察不得不对其开枪,最终该食人者死亡。
类似的惊天案例还有不少,在费城的大街小巷里,那些站姿怪异、表情惊悚的“行尸走肉”比比皆是,说到这,您还会觉得零元购很夸张吗?这很民主吧?这很自由吧?
您可能会很纳闷,那老美的吸毒问题为何如此严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演化到今天这副模样?
我们先来看看直接原因吧。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药企利用疼痛医学的发展大力推销阿片类药物,原因只有一个字:钱!成瘾性的东西往往就是商业的奥秘。
当时一些大型药企频繁举办“疼痛管理研讨会”等活动,向医生、药店推介阿片类药物,并将营销重点放在郊区和农村白人社区,以规避与非洲裔和拉美裔社区吸毒成瘾问题的关联。为了进一步追逐经济利益,药企还资助一些专家和协会兜售阿片类药物无害论,鼓动药店大力出售、医师滥开处方。一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染上毒瘾,滥用者跨州开药无人监管,这就成为了阿片类药物危机的开端。
当然,在这背后,老美的政治制度也对毒品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联邦各州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刑事和民商事立法权基本属于各州。以大麻为例,美国有约20个州实现了非医用大麻合法化,另有十多个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想,老美才50个州啊,超过五分之三的州对大麻不管不问,这是多可怕的事。
更离谱的是,早在2021年2月,俄勒冈州成为美国首个对持有硬毒品非刑罪化的州,民众持有少于1克的海某因或摇某丸以及少于2克的可某因或冰某毒等情况将不再视为犯罪,取而代之的是100美元的罚款或健康评估。但凡是个人,都知道用完再买对不对,万一被抓到,大不了花个几百块就完事了。绝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大伙儿会发现,老美对毒品的纵容可以追溯到越战期间。
众所周知,老美打越南战争是非常郁闷的,打不赢就算了,还打成了持久战。关键是当时的美军士兵压根找不到战斗的意义,既没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还有着侵略他国的负罪感,士气低迷成为常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当时美军开始向士兵分发安非他命,这也就是冰毒的前身,以此来提神,维持战斗力。
到了 1973 年美军从越南撤退时,美国国防部统计过,有 70% 的士兵服用过精神类药品,51% 吸过大麻,28% 吸食过硬性毒品。可以说,越战中,不吸毒的反而成了异类。更可怕的是,随着美军回国,毒瘾也被带回了本土,造就了数十万的瘾君子,吸毒的恶习也在美军系统内扎下了根。进而衍生了贩卖、流通的利益链。
基于这套利益链,军方以及背后的资本也就开始利用海外基地,自己生产经营毒品,最典型的就是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制贩毒集团。美军占领阿富汗仅一年后,当地的毒品产量就增长了 50 多倍。在这 20 年里,美军生产的毒品不仅供自己使用,还利用军事设施免检的特权,向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运输。加上刚才提到的医学界,或者说是医药资本的推波助澜,这产业就这样遍地开花,直至失控。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丹尼尔・西卡罗内博士认为,如果毒品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未来美国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因吸毒而破碎,更多的儿童会失去父母,从而导致童年创伤,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药物成瘾行为。如此一来,吸毒引发的暴力犯罪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将进一步加剧,最终给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段话算是道出了美国毒品问题的连锁反应。
讲到这,不得不说说芬太尼。这个芬太尼呢,在关税战之前,咱家老百姓几乎都没听过,老特上位后,在2025 年 2 月 1 日,签署行政令,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 10% 的关税。然后 3 月 3 日,美国再次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 10% 关税,注意,这不是针对芬太尼进口的加征关税,而是针对所有的。自此,芬太尼出名了。
于是咱家老百姓好奇地查起了AI,才知道芬太尼原来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它的镇痛效果是吗啡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医疗领域,芬太尼主要用于缓解严重的疼痛,比如癌症患者的疼痛等。但是,如果滥用芬太尼,就会导致成瘾,甚至会危及生命。
又长知识了,但这跟关税战有毛关系?你老特如果觉得进口芬太尼导致吸毒人数变多,你直接针对芬太尼加征关税还说得过去,这关其他商品什么事?
所以老特眼里的禁毒只是幌子,找个名堂搞关税战才是真的,而且可以忽悠国内民众,你看,我为禁毒干了多大的事。正如近来对待委内瑞拉一样,说的是一套,什么打击毒贩之类的,实际上图个是人家的石油,大家都清楚得很,老特也不怕你知道。
要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消费国,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人消费了全世界80%的阿片类药物。更离谱都是,美国还是芬太尼的最大生产国,你不去管自家的生产商,而是拿进口来说事,这不很荒谬吗?
当然,老特是不敢去碰国内所谓的医药资本的。这背后的利益链太大太复杂了!
咱来看看英国卫报的披露:美国制药商投入大量资金游说国会议员,约90%的众议员和几乎所有参议员都接受过制药公司的竞选捐款。民主、共和两党议员都承认美国芬太尼滥用十分严重,但到动真格立法解决问题时,却相互使绊子。
而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国内并无规模性滥用情况下,本着人道主义善意,应美方请求,早在2019年就在全球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而老美呢?自己至今都未进行永久性整类列管。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这又当又立,其中缘由,傻子都看得懂。
其实要我说,老美加强治理解决毒品问题,这事比关税战重要得多。贸易这东西不死人,反正老美早已债多不压身,只要美元霸权还在,短时间死不了。但如果任由毒品泛滥,这会是一场灾难,而且不可逆,而且如癌症一般,它是会扩散的。
当然,谁也拯救不了这场灾难,美国的医药资本的强大,令人发指,其影响力可能不亚于军工复合体和华尔街金融资本。你跟资本讲仁义礼智信,讲民生,讲因果,讲未来,那不对牛弹琴吗?资本是贪婪而嗜血的,这从来不是一句污蔑的话。
讲到这,我想起一段插曲,在老特竞选的那阵子,老特基于选票考虑,特别邀请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小罗伯特加入他的阵营,并允诺他当选卫生部长,这小罗伯特呢,算是坚定的反毒斗士,因为他以及他家族的人都是受害者,当初小罗伯特踌躇满志,想着背靠老特,好好跟医药资本斗一把,改变毒品泛滥的局面。结果呢,这小罗伯特现在闲得很,就跟当时意气风发而后来垂头丧气的马斯克一样。
这就是老特,这就是美国!
(感谢大家的喜欢和赞赏!创作不易,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听风的蚕自营烈隐产品已上线,需要的可以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