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颜真卿八十四字楷书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的艺术特点

更新时间:2025-03-17 00:21  浏览量:5

颜真卿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十月十二日在赴任饶州刺史途经华阴时,与监察御史王延昌、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评事张澹、华阴令刘暠、主簿郑镇、主簿郑镇同谒金天王神祠,并作题记留念。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抵抗安禄山叛军的功勋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自从唐肃宗至德二年(756)四月,颜真卿从河北到西北凤翔入朝面见皇帝勤王,由于非常注重朝廷的纲纪,所以得罪了很多朝中的小人。

乾元元年(757)六月以后,颜真卿被贬出朝廷,经历了蒲州刺史等等官职,一直到乾元三年才重新回到朝中。

颜真卿的《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正是他再次从京畿贬迁饶州取道华阴的一次同游题记。

题记是古人“到此一游”的戏笔闲情,然而,困顿中的颜真卿有监察御史王延昌、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评事张澹、华阴令刘暠、主簿郑镇的陪同,颜真卿援笔题记,远远不是自娱自乐的到此一游而已,而是同僚间的暗中勉励,人生低潮的铭心砥砺,尤其华阴地方主要官员华阴令(相当于县长)刘暠和主簿(相当于秘书长)郑镇,也来陪同颜真卿的饶州之除,所以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其中的回味。

这次与颜真卿同谒金天王神祠的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应该是颜真卿在至德年凤翔时的同僚,因为颜真卿在凤翔见到唐肃宗时,即被唐肃宗任命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而颜真卿早在天宝六年后,就数次担任过监察御史之职,穆宁与颜真卿结有深厚的袍泽之情,完全在情理之中。

以至于颜真卿死后,穆宁的三子穆员为颜真卿写了祭文,高度评价颜真卿人格伟大,品行超伦。

颜真卿的楷书天宝年间就有变化,《谒金天王神祠题记》上承《东方画赞》(天宝十三年754)下开《大唐中兴颂》(上元二年761)浑穆雄强,字势开张而内敛,结体茂实而工稳,接笔变化秘策立意别致婉转。

例如第一个字“皇”上半“白”点和横连绵皆是,而竖画和横折以及中间的横画,形成了一道开口通气的狭长线,这种口字框的横画和竖画的起笔连接结构是不太多见的。

而“唐”字,上面一点和横之间,却有一个仿佛能够透气的缝隙,这种离合疏密的裹束关系,正是接笔艺术的神来之笔。

再比如说,岁次的“次”字,撇和捺之间也有一条缝隙,这都是裹束接笔的细微用笔之妙。

也许,有人会说,这可能是刻的吧,原来写的应该是撇和捺相接的,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的例子,比如说“真“字“自”字等等,这些字里边的两个横画和竖画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连接的,有的时候连接,

有的时候没有连接,这说明撇和捺并不是故意刻出来的一条缝隙,而是颜真卿在写的时候特意是这样艺术处理的,这就是四法三笔当中的接笔之妙。

我们经常讲书法要重视“四法三笔”就是首先要看到一个笔画,或者说一个字的结构,它是由起笔,行笔,收笔和接笔四法构成的。

起笔、行笔、收笔主要是指一个笔画之内,而接笔相当于古人讲的“裹束”,即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

而笔法、笔意、笔势我们把它叫做“三笔”,这是从整体上和它的神采上来看书法笔意结构的法体、意趣和势态的。

颜真卿的书法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细细的去品味。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字数虽然不多,但属于颜真卿楷书精品,由于字少颜真卿集中精力,笔笔精到,结构严谨,这是值得我们特别注重的地方。

今天我们把这个字帖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谢谢!

释文:

皇唐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冬十月戊申,真卿自蒲州刺史蒙恩除饶州刺史。十有二日辛亥,次於华阴,与监察御史王延昌、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评事张澹、华阴令刘、主簿郑镇同谒金天王之神祠。颜真卿题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