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展讯丨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展

更新时间:2025-09-25 20:34  浏览量:1

展览名称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邀请展系列(第五场)

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

主办单位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展览日期

2025年9月25日至10月12日

展览地点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展览场地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负一至三楼展廊

总策展/学术主持

王潇

策展

马海欧

展览组织委员会

主任

王潇

副主任

张娴、白林坡

委员

马海欧、穆亚威、邵欢欢、冯娟、寇晓燕

PREFACE

灰空两抹禽飞影,横悬三缕垂垂藤。

秋草蔽丛窥兔迹,动静时空气韵生。

现当代花鸟画之迈进源自传统、生活及西方来路。三三错综,气象万千。万鸣基于传统,师造化,察万物,虚实相生,混沌初开,拓一片天地。

万鸣于其作品名副其实,名先于画而画释名,万物生息,和鸣于世,动于静中,生命激荡。珍禽野雀沉浸再现勃勃生机,侧耳所闻绕梁回音,眼、心、耳同受,形象、笔墨、气息、精神、情感同存。蒙蒙天地,律动园林,野生花草树石间萧瑟飘零,动物兽禽精灵般笔墨活现。垂吊长臂猿,展翅高隼鹰,毛绒秋鸭塘边赏孤荷,碧波青鱼瞪眼拨水藻。风清气正,万籁俱寂,空谷静谧,宿鸟幽鸣。

万鸣指墨画,五指戳扫,八面来风,随性泼洒。线灵动多变以骨为立,墨渗化超然以肉为附。书写恣意,形象活脱,氤氲空间,清风徐徐,气韵生动,意境幽深,满纸秋意萧瑟景,亦落飘叶覆赭丘。

万鸣入心、入情、入理之笔墨,枯润苦甜相间相生,时蝉翼之轻盈,时麟皮之沙涩,时润膏之滑嫩,时残叶之婆娑。以静为美,轻勾细描,白云渲淡,孤意高洁;以动为美,横涂竖抹,万毫齐发,雷电轰鸣。春鸟,情态图写生动矫健;秋禽,惊弓呆鸡内美静参。猛兽家禽,造型高古奇崛,若天国圣灵醇美安逸,出入画面如山泉细流涓涓浸心,平淡天真,寂寂天籁。五官罗汉,勾形传摹气盛神全,若庙堂仙魂思游灵境,举手投足如山海巨人振臂滚云。主题花鸟,拟人寓意,生机盎然,哲思、立意,画境皆和谐高妙,共情于众。

万鸣承古创新,心手调和,注笔墨之精神,写自我之性灵。融内蕴、内敛、内美于一体,温柔敦厚,品格高洁,乃传统正脉。

其复古出古,复兴振兴,道之所启,鸣之所勉。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2025年8月23日

Curriculum Vitae

艺术简历

刘万鸣

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中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省部级展览,曾获得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十余次。

积极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画作品。

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创作及成就。

出版《中国画论》《刘万鸣作品集》《画道文心——刘万鸣·书画小品选》《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徐悲鸿》《中国著名艺术家图录——刘万鸣》《刘万鸣素描写真集》《中得心源——刘万鸣书法作品选》《咫尺大象——刘万鸣中国画小品选》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国画论》一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新形态重点规划教材。

「天地浩然」

本单元所展出的画作,绝非寻常意义上的风景描绘,它们是刘万鸣先生艺术理念最为直观与震撼的视觉呈现,是其所倡导的“写实之境”的至高体现。刘万鸣认为,真正的“写实”,绝非被动地复制自然,其核心在于艺术家主体精神的投射与升华。它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超越技法的“大格局”与“大境界”,需要将个人的艺术生命深深地融入到家国命运与时代浪潮之中,心怀对民族历史的敬畏与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勇于主动承担起“文以载道”“为时代立传”的文化使命。

在此理念下,精湛绝伦的写实技巧与造型能力是艺术家必备的,而倘若缺乏了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的魂,笔墨终将流于形式的空壳,难以触及中国画艺术最为推崇的雄浑、博大的精神内核。

纵观本单元画作,其“浩然”之气沛乎其间:画面中,巍峨山岳仿佛镌刻着民族的脊梁与风骨,奔流的江河恰似涌动着不息的时代精神,浩瀚的云霞则抒写着开阔的文化胸襟。刘万鸣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与精湛的技艺,将理性的构图、精微的刻画与磅礴的抒情完美结合,实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辩证统一。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一种在继承千年传统基础上,勇于推陈出新、开创未来的宏大叙事。他们邀请观者步入其中,在感受视觉震撼的同时,更完成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鸣的精神巡礼。

部分展览作品

《微雨洗高林》 纸本设色 200cm×190cm 2014年

《平湖清远 》 纸本水墨 355cm×193cm 2022年

《逸气清秋》 纸本设色 240cm×62cm 2025年

《高卧安逸》 纸本设色 240cm×62cm 2025年

Part.

「齐物等观」

本单元汇集了刘万鸣先生大量的人物肖像写生与书法力作,它们绝非主体创作之外的余兴小品,而是艺术家维系其艺术生命力、锤炼其感知与笔力的核心修行。这些作品宛若一场精雅而深邃的内在探索,为我们揭示了作者宏大艺术殿堂背后的丰饶基石与多元维度。

艺术之树若要参天而立,其根系必须深扎于自然、社会与生活的沃土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他笔下的人物,不仅是造型精准的肖像,更是对时代风貌与个体精神的敏锐捕捉;其山水写生,亦非简单地摹形状物,而是在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中,捕捉天地间的生机与韵律;而其功力深厚的书法,更是将书写性融入绘画骨血,一线一面皆见书写之韵,体现了中国书画同源的至高理念。

“齐物等观”,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意在打破物我、门类之隔,以平等心观照万物。刘万鸣先生正是以如此态度对待不同的艺术媒介与题材。于他而言,人物、山水、书法,虽形式各异,其道却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滋养、循环促进的有机整体:书法训练提升了其用笔的骨力与抽象美感;写生实践锤炼了其观察自然、提炼生活的洞察力。这一切看似“旁骛”的深耕,最终都毫无滞碍地反哺并升华了他的主体创作,为其“大格局、大境界”提供了最为扎实而鲜活的养分,推动其艺术不断向更为深邃高远的领域坚实迈进。

此单元作品正是这“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创作理念的最佳见证。

部分展览作品

《人物肖像写真》绢本素描 25cm×16cm 2018年

《人物肖像写真》纸本素描 17.5cm×16cm 2018年

《幽花池》书法 15cm×46cm 2020年

《雨云堂》书法 16cm×45cm 2020年

《手札》书法 24.5cm×54cm 2022年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