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吴山明美术馆丨湖光褶皱——第一届艺术邀请展

更新时间:2025-09-26 00:53  浏览量:1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尉晓榕、何 曦、王天德、张正民、张 捷、

刘西洁、朱 晨、林 岗、李 桐、林海钟、

沈烈毅、杜小同、泉 子、飞 廉

展览介绍

“湖光褶皱”,是一次对东方哲思中“共生智慧”的当代表达。涟漪轻泛的湖面,层叠出光阴的印记,也映照出人居之境在岁月雕琢中所呈现的生动形态。这褶皱,是自然与尘世栖所之间无声而深刻的对话,是大地之上永恒的诗意痕迹。

本次展览汇聚尉晓榕、何曦、王天德、张正民、张捷、刘西洁、李桐、林海钟、杜小同等中国画艺术家,朱晨、林岗、沈烈毅等雕塑家,以及诗人泉子、飞廉,共同以多元媒介展开一场东方哲思的视觉与心灵叙事。尽管艺术形式各异,他们皆以“褶皱”为语言,探询人、自然与栖居之间共生共息的深远意境。

从水墨的浓淡氤氲到石刻的时空叙事,从雨景墨韵的瞬时交融到文字中剖视的存在之褶,艺术家们以笔、石、火、墨与诗,勾勒出一幅幅融合传统智慧与当代感知的生态图景。展览试图在虚实相生中,回归“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唤醒我们对生存环境的深层觉知。

吴山明美术馆诚邀您步入这一方涟漪之境,放缓步履,触摸那些细微却深刻的生命痕迹,聆听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低语。在这里,每一道褶皱都不只是视觉的印记,更是时间的诗、空间的韵,是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共生宣言。愿我们在此相遇,投下思考的涟漪,共同编织更加坚韧而美好的共生之网。

座谈会

湖光褶皱——第一届艺术邀请展学术座谈会,聚焦当代艺术家与诗人的自然城市记忆,通过他们对游吟湖光、道法自然、在城市里诗意栖居经历的分享,走进他们精彩的艺术重构与诗情演绎的世界,座谈会核心议题将围绕艺术家与诗人的作品生成逻辑和审美密码转译展开对话交流,以此深化展览主题。

展品欣赏

尉晓榕《湖畔置席》33×3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何曦《20220719》69×129cm 绢本水墨 2022年

王天德《后山图——麓山寺碑拓本》左一:259×105cm 左二至五:256.5×99.5cm×4 宣纸、墨、火焰、清代拓片 2017年

张正民 《弯曲的风景》系列 137×68cm×2 纸本水墨 2021年

张捷《钱塘潮涌》400×67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刘西洁《鉴古》45×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朱晨《器象系列》3 55×30×70cm 石材

林岗《仁者乐山》系列1 240×40×90cm 不锈钢、黄铜 2023年

李桐《彼岸》143×36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林海钟《莫干山写生图册——峰峦入莽苍》25×37cm×2 纸本设色 2022年

沈烈毅《雨》200×150×60cm 山西黑花岗岩

杜小同《秋鸿》198×161cm 水墨宣纸 2021年

保俶塔从来不是被我看见的

保俶塔从来不是被我看见的,

而是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将它再一次从我心中取出,

并将它重新放置到这青山缓慢的流淌中去。

——泉子,2015

凤凰山春夜

傍晚,翻看《缘缘堂随笔》,

我烧焦了一锅红烧肉。

为螺蛳换上清水,

春风桃李,嘉客难期,它们

有足够的时间,吐尽壳里的泥。

在这样浓云欲雨的春夜,

荠菜在屋檐下静静生长;

雨下之前,适合写一首短诗,

思念我入狱的兄弟;

若雨槌,彻夜敲打木鱼,

则宜于写一篇五千字的散文,

谈谈我的父亲。

我已到了古人闭门著书的年纪,

梦里,我找到了庾信的彩笔。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