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许江艺术展”将于9月29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
更新时间:2025-09-26 14:57 浏览量:2
展览时间
9月29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
宁波美术馆
主办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学院
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油画学会
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
承办
宁波美术馆
最葵园艺术中心
山,不仅是自然之山,更是人文之山、心性之山。仰山,从来是华夏民族的天地景象,是千古风流的心灵塑造。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油画学会、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仰山——许江艺术展”将于9月29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
以葵为心,仰山为志,以葵原与山水的对话,流溢着对峥嵘岁月的烽火礼赞。
向阳而问,仰山以答,以自然经验与草木人心致敬东南形胜,铸炼时代风华。
二十多年来,许江以中国大地上的葵原与山水为现场,以油画、水彩和雕塑等多种表现方式,铸炼现代中国人的仰山情怀。向阳而问,仰山以答,展览以“仰山”为题,分为“所念皆山”“燎原的现场与吟啸”“火的荒原在生长”三个篇章,从浙之山水、葵之剧场、葵莲共生三个场景展开许江的山水世界,构建一场贯通传统与当代、视觉与哲思的山水精神对话。
一、所念·自然之山——山岳灵韵,浙水苍茫
近年来,许江集中着眼于油画的山水创作。他笔下的山,并非飘渺之“彼山”,而是扎根于江南土壤、呼吸于时代风雨的“此山”。在江南群山的语言中,捕捉天地应和、追怀逝水流风、兴发时代激情,最终铸炼成一种充满东方情怀的山水之诗。
“念山”板块,展出系列油画作品近180幅:《江水泱泱》将逝者如斯的咏叹被转化为生命汹涌的宣言;在《云山苍苍》中,可见凝固的雷声、大地凸起的筋骨;《龙泉苍松》尽显坚劲,《大树参天》吐纳雄浑;《十里银杏》璀璨如金,《神仙山居图》超然物外;最终,《谿山新旅图》带领观者完成一场贯穿古今的精神行旅。
仰俯之间,即是自然之山,又是中国山水经验与精神的延续。而“念山”,正是这一切的当代回响。
二、葵原·精神铸魂——时代群像,心灵史诗
万千葵株,俯仰天地,倔强生长,又终归寂然。葵就是太阳辉映下的众生。仰日即是仰心,画葵即是画人。画向阳花开的一代人。这代人经历了荒芜的少年,经历了骤然变化又不断被开放和点亮的新时期,人生也随之被开放和点亮。今天,那生命的葵盘,既饱含沧桑,又怀抱理想;既充满记忆,又充满坚守与追求。
《葵原长卷》以浓重油彩堆叠出葵原的苍茫,葵杆如林、葵盘如炬,犹如一代人默然伫立于历史荒原。许江以画笔放牧葵园四季:春葵破土,颤栗生长;盛夏葵盘在浮雕般的色层中迎风舞动;秋暮垂首,籽实累累如岁月铭文;雪原枯葵则以破碎肌理隐喻涅槃后的守望,将个体岁月与集体理想镌刻为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许江的葵在俯仰之间,既仰望心灵之山的高邈,又俯见葵之荒原的苍茫,以葵之四季、燃烧轮回铸炼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三、共生·向阳而歌——葵园无际,草木有心
莲生水泽,葵立旱地,共生会否可能?许江与团队制作了上千个葵头与莲蓬头,以铜、铝为质,打磨如烛,熠熠生辉。这一枝枝葵头是烛火,是在荒原里读过的书。这葵又与莲比肩并立,生长在沙土与水泽中的垂直的生物能否共生?火与书会否因燃烧而共生?这片火的荒原,曾生长于天安门国博的序厅、德累斯顿重建的博物馆、莱茵与莫梭尔交汇的德意志角、黄浦江畔艺术宫的穹顶。而今,它抵达三江汇流的甬城——火焰不息,缓缓升腾,以炽红点亮山河故土。
“共生”展厅内,三屏影像并置,交织成一道视觉史诗——铜锤击打葵盘,星火飞溅如雨;万葵逐日,又在秋风中垂首如鎏金。许江立于葵原,画笔与葵叶同颤,在巨幅画布上挥写万千葵姿。影像与雕塑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多重感知的现场:葵原的枯荣轮回、金属的千锤百炼、艺术家的孤身行野,共生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并存,而是升华为一种跨越物种、时空与媒介的生命哲学,共同诠释着“共生”的深层内核:那是毁灭与新生的对话,是个体与时代的共鸣,亦是人文之山巍然矗立的精神见证,更是大地与命运间永恒的相互滋养。
四、三江回响——山葵激荡,大地重铸
宁波地处海滨,岁月悠悠,从河姆渡到北仑港,甬江流过了七千年的沧桑更替、兴衰荣辱,宁波美术馆原址正是港城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位于由甬江、姚江、奉化江汇聚而成的“三江口”北侧,居宁波老外滩国家级特色步行街文化之窗区块核心,由轮船码头改建而来,恰似宁波千年文脉与当代文明碰撞的精神漩涡。
二十年前初建的此馆是我国城市美术馆的早例。宁波美术馆自三江口码头工业遗存中涅槃,使之成为锚定于历史潮头的艺术巨轮。多年来,馆中所展,俱有怀远之意。那江岸起伏的栈道,那隐约远播的气笛声响,皆成城市文化的佳息。二十年过去,馆虽旧址,其命维新。图将好景,人文惠民。
仰山,亦是一份对甬城家山的致敬,对文化百姓的情赠,对美术馆如山事业的倾心献礼。
以山为魄,以葵为歌,向阳而问,仰山以答!在这场名为“仰山”的展览叙事中,绘画、雕塑与影像多重交织,个体记忆与集体历程共鸣回响。自然之山可望,心灵之山可仰,人文之山可铸——三者合一,共同汇聚为一部镌刻时代救赎理想、礼赞共和国峥嵘岁月的壮阔史诗。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
所念皆山
余村竹之一 许江 纸本油画 80cm×82cm 2025
风松图之一 许江 布面油画 230cm×160cm 2025
风松图之二 许江 布面油画 230cm×160cm 2025
十里银杏之一 许江 纸本油画 73cm×50cm 2024
红土地之一 许江 纸本油画 50cm×73cm 2024
神仙山居图 · 玉灵珑 许江 布面油画 138cm×90cm 2024
神仙山居图 · 翠高峰 许江 布面油画 138cm×90cm 2023
龙泉青木之二 许江 纸本油画 73cm×50cm 2022
龙泉苍松之一 许江 纸本油画 73cm×50cm 2021
燎原的现场与吟啸
陌行 许江 布面油画 60cm×300cm 2019
红烛 许江 布面油画 60cm×300cm 2019
东方葵 · 悬葵 许江 布面油画 280cm×540cm 2016
无地花 许江 布面油画 280cm×1080cm 2010
晚风为谁而追 许江 布面油画 280cm×720cm 2009
秋葵会否变红 许江 布面油画 280cm×900cm 2008
葵阵 许江 布面油画 280cm×540cm 2006
火的荒原在生长
共生会否可能 许江 雕塑 25m×4m×6m(H)
无别离 许江 铜腐蚀 3.2m×9.2m 2025
(来源:国美学术通讯)
艺术家简介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世纪80年代末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从2001年至2020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二十年。
曾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并获“鲁迅艺术奖”、“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作为中国表现性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的作品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大展。新世纪以来,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大型个展,包括“远望”(2006年,中国美术馆)、“被拯救的葵园”(2009年,上海美术馆)、“致葵园”(2010年,浙江美术馆)、“最葵园”(2011年,苏州博物馆)、“重新生长”(2012年,德国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精神绽放”(2013年,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东方葵”(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方葵II——来自葵园大地的报告”(2015年,上海中华艺术宫)、“葵颂”(2018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东方葵”(2019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葵颂”(2019年,山东美术馆)、“花的山河——最葵园艺术中心首展”(2020年,杭州最葵园艺术中心)、“远望者——许江作品展”(2023年,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等,其作品被多家国际美术馆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许江倡导创办了“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一系列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平台。他一直担任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并策划了“影像生存——2004上海双年展”、“生活在此时——二十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柏林,2001年)、“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与亚洲地缘政治”(杭州,2003年)、“书非书——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I-IV,2005—2019年)和“杭州·中国画双年展”(I-VI,2010—2023年)等展览。
先后出版个人画册《棋·纸·艺》(1995年)、《眺望城市》(2001年)、《上海蜃景》(2001年)、《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2002年)、《大地上》(2002年)、《远望——许江的绘画》(2006年)、《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2009年)、《致葵园》(2010年)、《重新生长》(2012年)、《精神绽放》(2013年)、《东方葵》(2014年)、《东方葵II——来自葵园大地的报告》(2015年)、《葵颂——许江作品集》(2018年)、《葵颂六章——许江作品集》(2019年)、《远望者——许江作品》(2023年)。出版学术文集《一米的守望》(2005年)、《视觉那城》(2005年)、《南山肖像》(2008年)、《本土的拆解与重构》(2010年)、《大学的望境》(2010年)、《远望者日记》(2010年)、《文与画》(2011年)、《葵园辞典》(2012年)、《葵园手札》(2014年)、《葵园评说》(2015年)《许江艺术文集》(2018年)、《南山肖像II》(2018年)等。主编学术书籍1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