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刘洪彪: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把书法实用转为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27 06:16  浏览量:1

刘洪彪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把书法实用转为艺术。这个论断是其对当代书法发展路径的系统性思考,也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深度重构。这一使命观并非简单的功能转换,而是建立在对书法史、工具变革、文化语境的多维分析之上,形成了一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随着硬笔书写与数字技术的普及,毛笔的实用功能急剧萎缩。刘洪彪指出,古人“以毛笔为日常书写工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在电脑字库泛滥的今天,书法若仍局限于“写字”,必然沦为“文化标本”。当代书法展览的空间规模与观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古人“几案展读”的小字小幅,难以适应现代展厅“平视、仰视”的视觉需求。刘洪彪主导的“狂草四人展”,通过丈二巨幅、墨色层次对比、空间装置设计等手段,将草书从“案头把玩”提升为“空间叙事”。

刘洪彪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抒情表意”。他以怀素《自叙帖》为例,指出狂草的魅力在于“以笔势宣泄情感,以墨韵传递心境”。在当代语境下,这种表达自觉体现为对传统技法的“创造性转化”。例如,他在草书《寄炳生诗》中,通过枯笔飞白表现压抑情绪,用浓墨重笔彰显激昂心境,使线条成为情感的直接载体。这种“以心驭笔”的创作理念,将书法从“技术操练”升华为“生命表达”。

刘洪彪提出“写好古人的字,做好我们的‘式’”,主张在坚守传统笔法的同时,探索形式构成的创新。例如,他的篆书作品《石鼓文临作》虽保留金石气,却通过墨色干湿对比和字形夸张变形,赋予传统文字现代雕塑感。在材料运用上,他首创“朱砂小楷释文+大尺幅草书”的组合,既保持文字可读性,又通过色彩对比激活视觉张力。这种“新旧融合”的实践,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时代活力。

刘洪彪强调,艺术转型需以“技术本位”为根基。他要求学习者通过“经年累月”的临摹,将晋唐笔法内化为“肌肉记忆”。在其狂草作品中,虽笔势如“惊蛇入草”,却暗含对怀素“锥画沙”、王铎“折钗股”等古法的精准把控。这种“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与某些现代书法“脱离传统根基”的创新形成鲜明对比。他批评道:“没有技术支撑的创新,不过是无源之水。”

刘洪彪将展厅视为“大作品”,主张通过空间设计强化书法的艺术感染力。在“狂草四人展”中,他根据展厅结构调整作品布局,利用灯光、色彩、动线引导观众体验草书的节奏与情感变化。例如,在郑州美术馆展览中,他将作品《智者不袭常》悬挂于弧形墙面,通过线条的蜿蜒延伸与空间的曲直对比,营造出“狂草如人生”的哲学意境。这种“展览即创作”的理念,使书法从单一作品升华为综合艺术体验。

总得说来,刘洪彪的“实用转艺术”论,本质是对书法艺术属性的重新锚定。在数字技术冲击传统文化的今天,这一使命观不仅为书法确立了区别于实用书写的艺术标准,更通过“字古式新”“技术理性”“空间叙事”等实践路径,为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范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