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协新作《未来已来-2025》:艺术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时代之思
更新时间:2025-03-17 19:33 浏览量: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震动,到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扭秧歌”、机器狗舞狮等新奇景象,自蛇年新春以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让人们惊叹于时代的快速更迭,也促使大家深入思考其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著名油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原副院长冯少协以敏锐的艺术感知,迅速捕捉到这一社会热点,推出了他的最新油画作品《未来已来-2025》(128cm×198cm),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的未来走向。
未来已来-2025
油画
2025年
冯少协
冯少协一直以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创作激情著称。回顾他的艺术生涯,创作轨迹紧密贴合时代脉搏。2003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个个展《关注中国文化市场》,将公务员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艺术创作,开启系列主题创作之路。此后,2006年的《中东的鸽子》关注地缘政治冲突,以独特视角展现战争与和平的主题;2009-2011年的“百年广州”系列,用画笔描绘广州百年变迁,展现城市发展历程;2015-2018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先后在曼谷、马六甲、纽约、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多地巡展,促进文化交流,展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冯少协在创作中
他创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以新闻画面为灵感,生动刻画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中的坚毅形象,这幅作品不仅多次亮相国内重要展览,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收藏,获得美术界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此外,《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将“钢铁战士”麦贤得的精神镌刻在画布之上,致敬时代英雄;《潮汕英歌舞》以油画形式展现潮汕传统文化的热烈与活力;《惠来——海上风电》关注清洁能源发展,展现新时代场景。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关切。
未来已来-2025(局部)
此次新作《未来已来-2025》的诞生,同样是他对时代巨变的有力回应。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冯少协展现出非凡的专注与高效,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深度关切与思考:人类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创造奇迹,人工智能使机器愈发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类未来将走向何方,又该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问题?
未来已来-2025(局部)
《未来已来-2025》在创作手法上,整体沿用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却又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画面的前景主体选取了具有现代科幻感的智能机器人半身群像,它们占据了画面的大面积,给人一种强烈的逼近和挤压感,象征着人工智能已经切实地走进人类的生活。这些机器人形象被塑造得极具科技质感,生物机械钛合金、碳纤维、硅胶、塑料等材料的质感被精准呈现,线条形体的圆滑流畅感也进一步强化了其科技属性。在表现技法上,画家突出写意性,笔触简练概括,采用大结构大块面的处理方式,使画面简洁有力。
冯少协在创作中
在色彩运用上,作品以灰黑色为主色调,对应“量子灰”“碳黑”“太空银”等现代科技色,金属高光与其它物质哑光相互碰撞,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背景则处理得虚化模糊,以灰黑色铺染,与前景群像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也烘托出一种神秘而冷峻的氛围。整幅作品给人带来强烈的机械金属的冰冷、幽峻、酷寂感,不仅象征着纯净算力、理性与“未来主义”,同时也表达出智能机器人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复杂情绪,包括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迷茫、躁动不安以及隐隐的忧虑。
未来已来-2025(局部)
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刘三齐对这幅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2025年被视为人工智能元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冯少协的《未来已来-2025》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力作,既属于时政题材,又可看作是为未来“人”造像的人物肖像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刘三齐还强调,冯少协的创作始终能够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回应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与他沉静专注、深入思考探索的创作态度密不可分。这幅作品不仅对冯少协个人艺术生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美术界而言,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学术先见性、探索性、前瞻性和哲思性,势必会再次引发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冯少协在创作中
冯少协的《未来已来-2025》不仅仅是一幅油画作品,更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对话,是艺术家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反思。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它提醒着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思考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艺术维度的思考样本。相信随着这幅作品的亮相,将会在艺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引发更多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讨论,推动人们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冯少协,1964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