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墨里乾坤写风骨——品王清墨竹艺术

更新时间:2025-03-15 22:44  浏览量:5

在当代水墨画坛,有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王清(山泉水)。虽已至耄耋之年,却仍执着地挥毫写竹,恰似一竿劲竹,傲然挺立于喧嚣尘世之外。这位古稀画家将墨竹当作自己的精神道场,在传统文脉与现代心性的交融碰撞中,开拓出一片清朗且深邃的艺术天地。



王清(山泉水)的墨竹艺术之旅,始于对传统文脉的虔诚探寻。郑板桥的萧散奇崛、夏昶的严谨工致,历代墨竹大家的独特风骨,都成为滋养他艺术之树的丰厚养分。然而,这位自称为“无门派”的画家,并未被传统的形似束缚住脚步。他运笔如执金石,以刚劲有力的笔触冲破既定的程式窠臼。在他的笔下,竹枝的转折处仿若刀劈斧斫,充满力量感;墨色的浓淡枯润相互映衬,在洁白的宣纸上留下岁月雕琢的独特痕迹。这看似简单的“笔追千载”,实则是一场将千年文人画精神融入笔墨语言的漫长而艰辛的文化苦旅。

观赏王清的墨竹图卷,便能深切感受到“写竹即写人”的生命映射。疏密有致、错落分布的竹叶间,既有郑燮般的狂放不羁、率性而为,又蕴含着夏仲昭的端庄典雅、庙堂风仪,更隐匿着文人特有的孤高意趣。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笔墨风格,在他的画作中完美融合,恰恰是画家刚正不阿、有节有度性情的生动写照。他在题画诗中写道“终得清风入袖来”(引自王清墨竹题画诗),这看似平淡的澹泊之境,实则是历经沧桑岁月后的人格升华,让墨竹这一寻常物象,超越了其本身,成为一种精神品格的象征。

王清的艺术实践,为文人画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例证。他在浩如烟海的古纸堆中挖掘、探寻古老的文化宝藏,却以现代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重新赋予传统程式以新的活力;他沉醉痴迷于墨竹文化历经千年的深厚积淀,却又以“无私无畏”的非凡胆魄,突破门派之间的界限与偏见。这种文化上的自觉意识与艺术上的无畏勇气,使得他的墨竹作品,既承载着传统文脉的基因密码,又散发着当代文人的精神光辉。

当我们看到一位七旬老者在洁白的素宣上尽情挥洒墨痕,眼前呈现的不仅仅是摇曳生姿的竹影,更是一位文化守望者,以笔墨为工具,执着地重构精神家园的坚定身影。王清的墨竹艺术,最终以“清风入袖”的澄澈之境,完成了对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全新诠释。

附:

王清题画诗:

我写墨竹是酷爱,无私无畏无门派,

笔追千载求风骨,终得清风入袖来。

墨竹画家王清:青岛西海岸新区人,青岛不秋草画院院长,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美协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书协副主席 。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