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蜀中才俊·海上刀郎:西泠印人杨祖柏的艺术人生

更新时间:2025-04-01 16:50  浏览量:1

蜀中才俊·海上刀郎:西泠印人杨祖柏的艺术人生

智明

蜀中根基:天府之国的文化滋养

杨祖柏,1962年生于四川简阳,别署“简斋”“蜀道古柏”,其艺术基因深深植根于蜀地文化的沃土。四川简阳自古人文荟萃,巴蜀文化中的灵动与雄浑、质朴与深邃,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底色。虽后迁居上海近三十年,但“天府是我家”的乡愁始终贯穿其创作,如闲章“记住乡愁”便凝聚了对故土的眷恋。他的书斋名“简斋”,既取家乡简阳之名,亦寓艺术追求之“简洁清逸”,呼应了道家“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

西泠印社的淬炼:从军旅到金石的艺术升华

杨祖柏的艺术生涯始于军旅。1984年,他在空军文艺教导队学习书法篆刻,以静心沉淀,厚积薄发。2008年,他以一方打破常规的“河渚塔”印在西泠印社海选中脱颖而出:通过共享“河渚”二字的“水”旁,削飞印角营造残缺之美,将历史悲悯融入方寸,最终斩获一等奖并考入西泠印社,成为其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此后,他历任西泠印社社员、嘉定印社社长等职,更以“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推动金石文化传承。

艺术风格:简纯超逸的“刀石交响”

篆刻:险中求韵的个性表达

杨祖柏的篆刻以“简”为核,追求“朴率天趣、流畅醇厚”,擅长在极简中蕴含万千变化。如世博会主题印“黎巴嫩”“摩尔多瓦”,通过夸张字势、疏密对比,将国家特色凝于刀下;《祖国颂》印则借楚篆笔意,以无界构图展现抒情浪漫。其刀法大胆率真,形成“大奇大险大巧”的独特风格。

书法与刻字:碑帖兼容的多元探索

其书法遒劲简拙,篆书尤佳,融合碑学古意与现代洒脱,如“虎啸风声远”等作品,线条爽健如刀刻,墨韵豪气干云。现代刻字创作中,他将篆刻的章法、刀法融入立体构成,以“武戏文唱”的意象化语言诠释文字内涵,如“心心相融”等作品,肌理语言与空间张力并重。



诗心印迹:人文情怀的深度书写

杨祖柏的创作常注入个人生命体验,如“2006老转”纪念军旅生涯终结,“温一壶月光下酒”抒写文人雅趣,将冰冷金石化为“会说话的石头”,传递温度与哲思。

文化使命:从海上到国际的跨界传播

作为“海上刀郎”,杨祖柏积极参与文化推广。2017年,他随“上海之帆”一带一路巡展赴波罗的海三国,现场篆刻并赠印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政要,以篆刻为“国礼”架设文化交流桥梁;助力嘉定打造“篆刻文化高地”。其公益教学“重实践、求天成”,以“学予众人,与众人学”的理念培养后辈,延续印学文脉。

蜀沪交融:艺术人生的双重维度

杨祖柏的艺术生命始终在蜀地基因与海派气象间交织。他既以简阳人的质朴坚守“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的创作初心,又以海上文人的开放视野融汇古今、跨界创新。这种双重性在其作品中尤为显著:如“天府是我家”的乡土情结与“爱达未来”的现代性表达并行不悖,展现出蜀中才俊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

杨祖柏的艺术之路,是蜀地文化滋养与海上金石淬炼的结晶,更是传统印学在现代语境中创造性转化的缩影。从简阳到上海,从军旅到西泠,他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刻写出一个艺术家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时代精神的回应。正如其印语“俯仰浮云散”,在简逸超然的艺术境界中,蕴藏着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叩问。(智明)

杨祖柏,1962年7月生,籍贯四川简阳。别署简斋、柏铁,号海上刀郎。师从韩天衡、徐正濂。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五届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刻字和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嘉定印社社长、上海市韩天衡美术馆研究员、海上小刀会成员、浙江闲泉印社名誉社长。

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10余次。获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刻字艺术作品展“全国奖”。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精品提名奖”;西泠印社“西湖风”国际篆刻主题大展“一等奖”;《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年展“金奖”。著有《中国篆刻百家·杨祖柏》、《印坛点将·杨祖柏》等。

作者智明,原名刘学海、部队少校退役、五次荣立三功、中国CBD之父;曾荣获“中国十大经典策划”金奖;东坡画派首倡者;曾在四川电视台任《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娇子》杂志副总编辑、创办新闻与研究网;新华网房产频道策划总监 ;著有中篇报告文学《蓝天风流》《十年探一路》。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作品1000余篇,作品获全国、全军及省以上大奖五十余项。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