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秒看透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的人,注定有不同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5-04-03 00:00 浏览量:4
《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在半秒钟内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也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一天看顾衡的《西方艺术史》,突然对这一点又有了新的体会,能够快速抓住本质的人,一切都豁然开朗。
顾衡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想看懂西方绘画,有一条重要的线索——“甲方决定论”。这是什么意思?
你要想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可以去了解他的“甲方”是谁?谁让他作画?他的经济来源在哪里?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和鲁本斯。前者的创新是明暗对照画法,后者则偏爱画胖嘟嘟的女人。为什么风格截然不同?因为他俩的甲方不一样。
卡拉瓦乔的主要甲方是当时的教会。他创作了很多宗教作品,在一片黑暗中打上一束强光,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突出主题;而鲁本斯的甲方是国王。和渲染苦难悲情的教会相比,国王们靠海外殖民地发了大财,要的是享受和炫耀,所以就要画一些漂亮丰腴的女人。
到了17世纪,荷兰的市民阶层兴起。他们有了钱,也想让画家来给自己画个像。就像今天一个团队或组织经常拍合照一样,当时有一个射手队,队员们每人出100荷兰盾,请来著名画家伦勃朗来画一幅集体像,这就是他的代表作《夜巡》。
由于是集体画作,伦勃朗必须照顾到每一位“金主”。他先是把几个打酱油的放到阴影里去当衬托,又加了一个小姑娘作为第二个光源,避免后排的人太暗。
知道了背后的逻辑,你再看《夜巡》的时候,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并不是关心西方艺术史,也没有什么艺术细胞,职业习惯,这让我又想到学习这件事。
以前总觉得绘画、音乐等很难很抽象,不得要领。但是听过顾衡老师的这个讲解,突然豁然开朗。“甲方决定了”就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像是一束强光,突然照进了迷雾丛丛的艺术殿堂,让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艺术作品的本质。
伦勃朗画市民,是因为他的甲方是有钱的市民。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因为李白当时的甲方是唐玄宗。就像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是本质,这些是规律,这些是底层逻辑。
一旦你搞懂了底层逻辑,就能一秒钟看透事情的本质。
我为什么制作《最简版英语语法》课程?就是因为我发现之前所有的英语教学,都是零零散散,事无巨细,贪多求大,不得要领。我自己也是学了几十年了,还不知道什么是“非谓语动词”。
其实英语语法的底层逻辑非常简单,也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性,也都有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非谓语动词就是不作为谓语的动词,只有三种形式to do、doing、done,哪有那么复杂?从句就是在把一个句子代替一个词,作为主句的句子成分,代替宾语就是宾语从句,代替状语就是状语从句……
总之,很多东西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简单的,如果能够尽快搞懂规律,尽快搭建框架,必然能够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细节当然重要,但那是你搭建骨架、建立结构之后才应该重视的事情。因为细节只是一个点,但框架是体系。不认识一两个单词不影响全局,但如果你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所有材料都看不懂,永远是在一知半解含含糊糊中学习。
半秒看透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最简版英语语法》课程,也是一道强光,能照亮你的英语学习之路。
搞懂底层逻辑,快速搭建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越早学会,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