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灵山寺:清代无钉卯合木构建筑的孤例与艺术遗存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08 15:16 浏览量:5
灵山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沙河镇羊草庄村南400米处,其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硬山式大殿,系鞍山地区现存唯一采用全榫卯结构的木构宗教建筑遗存。据《旧堡区志》记载,该寺原为千山祖越寺下院,始建年代存在明代后期与清康熙年间两种说法,现存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符合清代中期营造风格。
我去的时候发现整个灵山寺已经重建,询问寺内僧人告知,只有最后面的毗卢殿是老建筑,并且也进行了大修。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20米),进深一间(6米),通体未施铁钉,梁架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檐下斗栱与驼峰构件保存完整,柱础雕刻卷草纹样,前檐石质栏板现存浅浮雕梅花、雀鸟等传统吉祥纹饰,局部残留清末民初彩绘痕迹。寺内原存五进院落及钟鼓楼等附属建筑,现存大殿经1950年代功能性改造,分割为五间教室使用,导致部分木构节点存在结构性损伤,文革期间石刻构件遭水泥涂抹覆盖,但主体梁架仍保持原始构造。
该建筑群作为辽东地区佛教寺院空间演变的实物例证,其无钉卯合工艺体现了清代东北民间匠作体系的技术特征,檐下石刻兼具写实与写意风格,反映了满汉文化交融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脉络。2015年立册登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其木构形制研究与保护工程已成为区域性文化遗产活化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