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吃降压药,肝就废了!医生:吃药不注意这4点,是给肝上刑
更新时间:2025-03-10 15:37 浏览量:6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只是个“管住血压”的问题,但实际上,高血压背后隐藏的并发症和服药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复杂,如果降压药吃得不对,肝脏的负担可能会逐渐增加,最终变得不可逆转。
作为医生,我在医院工作多年,亲眼见过太多因为不当服药导致肝功能损伤的病例。这些患者往往一开始只是为了控制血压,结果却把肝脏“吃坏了”。
对于那些已经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尤其是中老年人,了解用药的正确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你有以下几个习惯,就可能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肝脏往往是第一个“受害者”。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吃的药越多,血压就越稳定,甚至有人觉得多一种药就是多一层保护。
这种想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对肝脏非常不利,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所有药物在体内转化、分解、排泄的过程,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我接触过一位60多岁的患者,他的高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于是他自己决定加量,同时还加了另一种降压药。他以为这样会更安全,殊不知半年后体检发现,他的转氨酶指标异常,肝功能已经受损。
医生告诉他,是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叠加的代谢负担让他的肝脏“不堪重负”。他这才意识到,药物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反而可能加速肝脏的衰竭。
研究表明,多种药物在肝脏代谢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特别是一些降压药含有特殊的活性成分,在高剂量下可能抑制肝酶的正常功能,让肝细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对于已经存在脂肪肝、轻微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人来说,过量用药可能会加重原本的病变,甚至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如果发现服药后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皮肤发黄等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防止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有些患者不仅自己加量,还会乱搭药。听别人说某种中成药“护肝养生”,就一起吃;看到广告推销某种“调血压”的保健品,也买来一起服用。这些药物之间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可能冲突,增加了肝脏的代谢负担,最终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
一位患者曾告诉我,他的血压控制得并不稳定,所以除了常规的降压药,还加了一些所谓的“降脂护肝片”和“中药颗粒”。
短时间内,他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但三个月后,他开始感到乏力,脸色发黄,体检发现转氨酶飙升,肝功能明显受损。医生分析后认为,他多种药物混合服用,导致了肝酶功能紊乱,肝细胞受到了持续性损伤。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西药与中药之间、降压药与降脂药之间,可能存在代谢上的冲突。
某些降压药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如果再加上一些中药或保健品,可能抑制酶的活性,导致药物代谢减缓,药物在肝脏中堆积。长此以往,肝脏不仅无法正常代谢药物,还会因为毒性代谢产物的积累而受到伤害。
任何药物的联合使用,都需要充分考虑肝脏的代谢负担,避免因乱搭药而让肝脏承担更大的风险。
很多患者以为降压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吃了药就不用再管饮食和生活方式,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降压药只能帮助控制血压,但如果饮食习惯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规律,肝脏的代谢压力仍然无法减轻,甚至会因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和不规律作息而加速受损。
有一位老年患者,服用降压药多年,但他平时特别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腌制肉类和高脂肪零食。此外,他晚上熬夜看电视,早上很晚起床,长期睡眠不足。虽然血压表面上控制住了,但每次体检,肝功能指标总是不正常。
后来,他出现了明显的黄疸、乏力、食欲不振,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脂肪浸润和药物性肝损伤。医生认为,他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上降压药的代谢负担,是肝脏问题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和代谢能力,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特别是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脂肪肝,而脂肪肝与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密切相关。
再加上长期缺乏运动、熬夜、吸烟等不良习惯,肝脏的解毒能力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发展成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在功能受损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却从不检查肝功能,那么一旦发现异常,可能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也是避免肝脏继续受损的重要手段。
我记得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服用降压药五六年,但从来没查过肝功能。直到他因为疲劳、厌食、体重下降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肝脏的转氨酶指标已经超标三倍,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有部分肝区出现了纤维化。
医生告诉他,如果能早些发现肝功能异常,就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肝损伤进一步恶化。
研究指出,药物性肝损伤在早期是可逆的,但如果长时间忽视,肝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肝脏损害。定期检查肝功能,可以及早发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等问题,从而及时调整用药或采取护肝措施,保护肝脏健康。
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建议每6到12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测。
如果出现疲劳、恶心、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肝脏因药物的影响而承受不可挽回的损伤。
如果你正在服用降压药,请警惕这些问题,避免让肝脏成为“受害者”,合理用药、健康生活、定期体检,才能让血压控制得稳,肝脏也保护得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降压药和肝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