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大湾区——潘鲁生大湾区民艺调研与艺术创作展”即将开展
更新时间:2025-04-19 16:34 浏览量:6
寄情大湾区
潘鲁生大湾区民艺调研与艺术创作展(广州)
展览时间
2025.4.20—2025.5.8
展览地点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四楼16、17号馆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学术主持
刘万鸣
策展人
林蓝
执行策展人
罗奇
湾区春潮
关于大湾区的民艺调研与系列创作始于2018年。多年来,我深入大湾区腹地,走访古村老巷、渔港码头、作坊市井,在尧峦山村的锅耳墙下,于大澳渔港的绳缆间,从葵涌码头的货轮旁,至澳门老船厂的斑驳木纹中,不断感受和观察,不断思考和领悟,将民艺调研过程中的所思所得陆续形诸笔端。
粤·江边红顶
2024年
纸本·彩墨
这一系列作品先后在济南、深圳、澳门、东莞、香港等地展出,新旧交织的绘画叙事引发了跨地域的共鸣。如今,巡展以广州为终点,是一种文化的回归。这既是对大湾区文化同源性的呼应,也再次以绘画意象与广州“千年商都”的港口文化形成对话。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湾区文化腹地,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承载广府文化、商贸传统与历史积淀,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是未来发展的参与者。展览是艺术创作与民间文化的一次深层互动,它将促使我们把大湾区守护传统与现代革新的双重命题,置于更具历史纵深和学术厚度的语境中重新审视,获得关于艺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体验和思考。
港·维多利亚湾
2024年
纸本·彩墨
澳·东望洋塔
2024年
纸本·彩墨
我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腾飞的象征,更是文化交融的活态样本。这里的每一处风景,皆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体”,是乡土情结与全球视野的“交汇点”——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与青苔斑驳的围龙屋并立,早茶的悠然与货轮的轰鸣交响,传统香火缭绕的祠堂与霓虹璀璨的都市夜景相映成趣,在湾区,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脉搏相互呼应,彼此融会。我想记录和呈现的不只是物象,更是人与土地、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希望以“写实之笔”捕捉物象本真,以“写意之心”传递文化根脉,使画面具有岭南地域的鲜活气息和水墨传统的韵味。因此,彩墨尤其适于表现这样的情境,其浸润氤氲恰似时光流淌的痕迹。这也是在影像传媒发达的当下描绘都市之景的意义,从林立的货柜中见天地,从斑驳的墙垣中读历史,从空寂的街巷中听回响。
粤·大万世居
2022年
纸本·彩墨
港·弥敦道
2023年
纸本·彩墨
澳·妈阁庙
2023年
纸本·彩墨
巡展举办以来,尤其难忘展览中孩子们以稚嫩的笔触临摹湾区景象,他们的想象带给我新的感悟和感动。如同大湾区的文脉——既需扎根泥土,守护锅耳墙、古船厂的记忆,也需面向未来,让传统彩墨焕发当代生机。从这个意义上看,关于大湾区的民艺调研与艺术创作不仅是我个人的艺术探索,也是一次文化自觉的对话,在繁华与沉静、传统与创新的辩证中,看见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此时此刻,岭南春意正浓,为巡展而作的画墨色未干。这场以墨为舟的艺术之旅,在珠江的入海口、在广州的暖风中沉淀为一场文化的归航,并将再启春天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