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填补岭南古琴历史溯源空白!《岭南琴景录》出版

更新时间:2025-05-08 19:15  浏览量:7

岭南古琴,这颗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却在岁月长河中鲜为人知。近日,佛山作家赵芳芳创作的《岭南琴景录》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为岭南古琴的历史溯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芳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造诣深厚,其作品《绿窗书影》《粤岭花静》《南方有佳人》等深受读者喜爱。她不仅以笔为剑,书写世间美好,更是一位古琴爱好者,闲暇时的习琴经历让她与古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深刻领悟其精髓,为《岭南琴景录》的创作注入了灵魂。

九霄环佩琴。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因其历史悠久、文献浩繁、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备受世人珍视。古琴艺术源远流长,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古琴艺术(岭南派)更是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如此厚重瑰丽的古琴文化,却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岭南琴景录》的问世,恰似一缕春风,吹散了笼罩在岭南古琴上的历史尘埃,让其光芒重新闪耀。

全书从文学视角切入岭南古琴世界,分为“琴从何起”“一往琴深”“抱琴人语”三辑。在“琴从何起”中,赵芳芳深入探究岭南古琴的起源,讲述其在岭南地区的演变、流转与传承,展现艺术扎根民间的和谐与深邃;“一往琴深”以琴为媒介,呈现琴与天地交融的纯真与美好;“抱琴人语”则从现代琴人视角出发,在古今琴音中穿梭,展示琴人之间的契合与自由。

《岭南琴景录》的创作特色鲜明,是一部故事性、可读性俱佳的文学专辑。作者采用跨文体写作,打破散文、小说、诗歌的固有界限,文字清新自然又极具现场感,对古琴艺术的描述精准到位。无论是学生、普通读者,还是艺术爱好者、琴人琴家,都能从这本书中领略岭南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解岭南古琴文化及艺术提供了绝佳的鉴赏途径。正如学者、作家伍立杨评价:“《岭南琴景录》深刻展现了岭南古琴与人文史地的内在联系,作者通过对岭南琴文化的探寻与回望,将古琴与历史事件交织,让人感受到琴音与历史的风雅与悲壮、厚重与高逸、激越与悲悯,字里行间营造出跨越时空的深远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仅细腻讲述了岭南古琴艺术本身,还独具匠心地融入佛山传统文化元素,粤剧的婉转唱腔、绚丽服饰与独特表演形式,功夫的刚劲有力、行云流水般的招式,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龙舟竞渡时的激昂热烈与团结协作,均一一呈现。从南海陈子壮、陈子升兄弟在动荡时局中展现的忠肝义胆,到禅城人张荫桓、南海人邝露身处困境时的坚贞不屈,再到顺德人苏六朋、谈月色在艺术道路上对每一处笔触、每一抹色彩的极致追求,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佛山人忠诚信义、求真求美、不断创新的精神,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传统文化的力量之美。

文字、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