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吃降压药,肾就废了!告诫:服药这几点不上心,是在害自己
更新时间:2025-03-11 12:04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降压药吃了这么多年,血压却还是忽高忽低,有时候还头晕眼花、腰酸腿软,甚至有人检查出来肾脏早已出现了问题。
每次医生问起,都说自己药吃得很乖,没落下一天,可是,真正出问题的,往往不是“有没有吃”,而是“怎么吃”!
很多人觉得降压药就是按时吞一片,血压降下来就行,殊不知,有些错误的吃法正在一步步拖垮身体,特别是肾脏,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去医院,就已经追悔莫及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光吃药,血压就一定稳吗?
在医院里,像这样的患者真的太多了,有些人血压控制得还行,但一查肾功能,肌酐、尿酸都不正常,蛋白尿也跑出来了。
有些人每年都按时体检,觉得自己很注意健康,可是几年后,慢性肾病的诊断单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更有不少人,明明吃着降压药,可是到了医院,医生却皱着眉头说:“你这肾脏已经受伤不轻了。”
这些病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为自己吃药很老实,却从来没有想过,错误的吃法,正在一点点地毁掉身体,可是,哪里吃错了?
很多人吃降压药最大的误区,就是盯着血压计的数字,觉得只要血压正常了,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可事实上,血压降下来了,不代表血管好了,也不代表肾脏安全了,更不代表身体已经恢复正常了。
有些人吃药吃了几年,天天量血压,看到数值正常就放心了,结果去体检的时候,医生一看肾功能,发现肌酐已经超标,尿蛋白也有了,甚至有些人已经发展到了慢性肾病的早期,为什么血压控制得很好,肾还会出问题?
一个患者,生活有规律,降压药也从不落下,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吃药,血压一直保持得不错,可是几年后,体检发现尿蛋白已经高了。
医生问他有没有腰酸、疲惫、尿泡沫多,他说没有感觉,还是和平时一样,可这才是问题——肾脏的损害是悄悄发生的,没有任何症状,等到真有不舒服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这个患者最大的错误,就是只盯着血压,而忽视了肾脏的情况。
他没想到,有些降压药虽然能控制血压,但如果长期服用方式不对,或者搭配不合理,就会让肾脏承受额外的压力,久而久之,肾功能就会下降。
有些降压药会影响肾小管的过滤功能,让肾脏的负担增加,比如某些利尿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肾脏代谢能力下降,甚至影响钠钾平衡。
如果身体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即便血压正常,肾脏还是会一点点恶化,所以,吃降压药不能只看血压数值,还要关注肾功能指标,比如尿蛋白、肌酐、尿酸水平,这些才是反映肾脏健康的真正关键。
很多人都有个习惯,早上一起床就吃降压药,觉得这样能早点控制血压,不给血管增加压力,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正在一点点伤害肾脏,甚至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早晨是人体血压变化最大的时间段,刚醒来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血管会收缩,血压也会相应上升。
如果这个时候立刻吃降压药,血管一下子被“强行”放松,血压骤降,肾脏的血流灌注就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会增加肾脏缺血的风险。
有一个患者,常年高血压,听说早上血压高,就每天醒来立刻吃药,几年下来,血压虽然稳定了,可是肾功能却下降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控制得很好,可后来医生告诉他,早晨一起床就吃药,会让血压波动更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可能会让血流突然减少,肾脏的灌注压力降低,长此以往,肾小球的功能就会下降。
医生建议他改成早餐后半小时服药,这样血压下降更平稳,对肾脏也更友好。
其实夜间血压降低不明显、早晨血压上升过快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
所以,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不能一刀切,要结合自己的血压特点来调整,如果每天早晨醒来血压特别高,可以考虑在前一天晚上服用一部分降压药,分次服用,避免早晨血压波动过大。
而如果夜间血压已经偏低,早上醒来并没有明显升高,那就不要太早吃药,应该在吃完早餐、血压稍微稳定后再服用,给肾脏一个缓冲的时间。
有些人不仅高血压,还经常头疼、腰疼,或者有其他慢性病,习惯性地把降压药和止痛药、消炎药一起吃。
甚至有人觉得,既然是药,就干脆一次性吞下去,免得忘记,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等于给肾脏加了双倍的负担。
有个患者,长期高血压,平时经常加班,腰酸背痛是常事,每次疼起来就吃止痛药,还和降压药一起吞下去,觉得这样方便。
几年后,尿蛋白开始超标,肌酐水平也升高了,医生告诉他,问题出在他同时服用降压药和止痛药上。
很多止痛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会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如果长期服用,还可能导致肾缺血,加速肾功能的下降。
而降压药本身就需要肾脏代谢,如果再加上止痛药,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长期下来,肾功能自然越来越差。
其实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人,慢性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不少。
如果再加上降压药,肾脏的代谢压力更大,受损的速度也会更快。
所以,如果真的需要服用止痛药,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必须要吃的时候,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的时间,避免和降压药同时服用,以减少对肾脏的伤害。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喝水太少,有些人是因为怕上厕所麻烦,有些人是因为不觉得渴,还有些人听说水喝多了会“水肿”,干脆一天只喝一两杯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喝水太少,不仅影响降压药的效果,还会让肾脏的代谢能力下降,久而久之,慢性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有个患者,平时工作忙,习惯一天喝很少的水,血压不算太高,但一直靠药物控制,几年后,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了,尿酸也高了。
医生告诉他,降压药的代谢离不开水,尤其是一些需要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果喝水太少,药物的代谢速度会变慢,导致体内药物堆积,增加肾脏的负担。
其实长期饮水不足的人,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肾脏的排毒功能也会下降,而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如果再加上喝水少,肾脏的血流量会减少,长期下来,肾功能就会受损。
所以,服用降压药期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让肾脏有足够的动力来代谢药物,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降压药吃对了,是救命的;吃错了,可能就是慢性肾病的“催化剂”,血压控制得好,不代表肾脏就安全了,错误的服药方式,可能让肾脏一点点受损而不自知。
别再只盯着血压计的数字,看看你的肾功能怎么样,看看你的服药方式有没有问题,早点改掉这些错误,别等到肾脏真的出问题了才后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吃降压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嘉译,李康.高血压十大常见误区[J].安全与健康,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