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开馆,助力公益帮扶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5-05-15 18:20 浏览量:7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婕
在西北高原,绵延千年的“高原刺绣”承载着“陇绣”非遗基因,融以半绣半绘、针法多变的独特技法,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高原妈妈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灶台边、放牧时坚持穿针引线,将对家庭的责任与对生活的希望绣进每一幅作品。
5月14日,“爱在妈妈,情在高原” 高原妈妈(公益)国际艺术馆开馆仪式在杭州举行。此次开馆,标志着高原非遗文化传承与女性公益帮扶事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据介绍,高原妈妈公益项目以“非遗传承 + 公益扶贫”为核心,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闭环。项目在甘肃庆阳等地设立高原妈妈工作站和非遗技术推广站,组织农村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技艺,居家创作并由专业老师指导验收。妈妈们既是非遗传承人,又是家庭收入的创造者。该项目通过义卖高原妈妈的手工艺品筹集善款,既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又推动非遗技艺推广。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实现了公益帮扶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作为从西北高原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那片土地的广袤与苍凉,更懂得高原人民的艰辛与坚韧。每当看到高原妈妈们在艰苦环境中,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编织生活希望,我总能在她们质朴的脸上,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活动现场,高原妈妈公益项目发起人,庆商联合会会长、庆阳新乡贤联谊会会长王志强回溯项目初心,这份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母亲的感恩,成为他投身公益的源动力。
王志强说,高原妈妈公益项目的初心,不仅是帮助留守妇女通过刺绣技艺实现经济增收,更是希望她们能在守护家庭的同时,重拾生活的尊严与价值。“‘带着娃、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这看似简单的愿景,凝聚着无数高原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说,项目不仅要解决现实困境,更要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让“高绣”这一承载着千年陇东民俗文化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据悉,高原妈妈首创 “一作(原作)一绣(刺绣)一签(签名)” 名家助力模式,打造全国首个名家公益艺术平台。该模式突破性重构艺术生态链条,将原创书画、非遗刺绣、作者签章三大核心要素深度融合,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收藏价值、公益属性与稀缺特质。
漫画家蔡志忠表示,“当我的画作遇见高原妈妈的银针,每一道针脚都是对文化的致敬,每一枚签章都是对公益的承诺,这样的作品不再是静止的陈列,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与爱的传递载体。”他特别提到,这种模式既保留了艺术本体的审美价值,又赋予其温暖人心的社会意义,是非常有智慧的创新。
据介绍,未来,高原妈妈(公益)国际艺术馆将通过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高原文化与公益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