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去世的人逐渐增加!医生:不管男性女性,要牢记这3要点
更新时间:2025-03-11 16:42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你说,现在人怎么动不动就听说谁谁心梗去世了?这病到底是咋回事?”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公园的小道上,手里拿着刚喝完的豆浆杯,目光盯着远处正在晨练的一群人,眼里透着些许疑惑。
他最近总听到这样的消息,身边有人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突然就倒下了,送到医院都来不及抢救,医生说是冠心病突发。
可问题是,很多人平时看着挺健康,没什么大毛病,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这病到底是不是突然来的,还是有啥征兆自己没发现?
许多人对冠心病的认识都停留在“心脏不好”这个层面,但实际上,冠心病的发生并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每天都在不停地跳动,给全身供血,而冠状动脉则是它的“供养管道”。
一旦这些血管出现问题,比如动脉硬化、斑块堆积,血流就会变得不顺畅,甚至在某个瞬间彻底堵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最终引发致命的心梗。
很多人觉得自己平时没有心脏病史,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就不会得冠心病。
但数据却表明,冠心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不少人发病前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并不只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常见的慢性病。
生活中的许多小习惯,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速血管的堵塞,让冠状动脉变得越来越狭窄。
很多人习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拍桌子、大声喊叫,甚至在争吵后气得胸口发闷,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情绪波动可能正是心梗的导火索。
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焦虑、紧张的时候,体内会释放大量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
如果本身血管里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剧烈的情绪波动可能会让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直接堵住血管,导致心肌梗死。
一项针对数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极端愤怒后2小时内,心梗的风险比平时高出近5倍。
尤其是原本就有冠心病基础的人,更容易在情绪激动后突发心脏问题。
而且,这种风险并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易怒、焦虑的状态,同样可能让血管硬化提前发生。
除了情绪影响,很多人对饮食的随意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风险。
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些食物不仅仅会让人长胖,更重要的是,它们会直接影响血管的健康。
尤其是反式脂肪酸,它在加工食品、炸物、奶茶、蛋糕等食物中广泛存在,却很少有人会关注它的危害。
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同时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让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
一项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调查研究显示,每天摄入5克以上反式脂肪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25%-30%。
而问题在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天到底摄入了多少反式脂肪,甚至有些食品标签上并不会直接标注“反式脂肪酸”字样。
而是以“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等形式隐藏在配料表里。
长年累月地摄入这些物质,血管会悄无声息地被堵塞,等到心脏发出警报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除了饮食和情绪,很多人对运动的理解也存在误区。
有些人以为,剧烈运动才能锻炼心脏,但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来说,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反而可能会带来致命的风险。
研究发现,在寒冷的天气里,突然从温暖的环境中走到室外剧烈运动,心梗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运动又会让心脏的需氧量增加,如果冠状动脉本身已经狭窄,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力很可能成为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冬季,心梗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尤其是在早晨6点到10点之间,是冠心病突发的高峰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在冬天清晨外出晨练后,容易出现突发心绞痛或心梗的原因。
对于心血管健康本就存在隐患的人群,运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避免突然剧烈增加运动量,同时要注意气温变化,减少清晨和寒冷天气下的户外高强度运动。
那么,除了这些生活习惯,还有没有其他更隐蔽的因素,可能在影响着心血管的健康?
是否有一些身体的信号,能够提前预警血管堵塞的风险,而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
哪些日常习惯的调整,能够在不知不觉间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概率,而哪些行为可能会让心脏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田星晨.血清ATF6、CTRP1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关联,华夏医学,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