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金陵枯荷象形摄影艺术展在南京开展,痴迷枯荷十五年的摄影者背后故事

更新时间:2025-03-11 17:21  浏览量:8

3月初,“留得枯荷听雨声”金陵枯荷象形摄影艺术展在南京市文化馆的美术广场展出,展览展出了摄影家毛华俊百幅枯荷象形摄影艺术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毛华俊爱好摄影已有50多年。“我在小学时第一次接触到了摄影。”他回忆到,当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一本介绍摄影的书,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我如饥似渴的阅读,但光看书没有照相机实践也是白搭,便跟父母说想要买台相机。”这谈何容易呀,在当时一台海鸥相机要100多元,不是一般家庭能够买得起的,恰巧亲戚家有台相机,毛华俊跟亲戚央求了好几次才终于借到了相机,并教他如何使用相机,“这是我与摄影的初恋。”

参加工作后毛华俊第一愿望就是买相机,“有了相机,我每到星期天就出去拍照片,每一张都认真记录下了光圈、速度等参数,照片印出来后再比照效果。”经过长期的摄影实践,他的摄影技术也渐渐有了长进,一般的风景照、工作照都能够完成,“单位搞活动时就会喊我去拍照,所以我还得了‘大记者’这么一个雅号。”

真正让他从一般的业余摄影爱好者转向艺术摄影道路的转折点是参加了南京师范学院的摄影培训班,“我经过半年的正规学习,了解了相机的构造,镜头的光学原理,拍摄的参数以及构图、景深、色彩、抓拍等实操。回来后我又订阅了摄影杂志。从此我的摄影从技术慢慢上升到艺术,多次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此后几十年毛华俊的工作多次变动,但摄影爱好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毛华俊与象形枯荷的结缘要追寻到2010年,“我在玄武湖溜达,无意中发现荷塘边有一幅像帆船的画面,随手一拍,回家打开电脑一看,哟,‘一帆风顺’的枯荷作品展现在眼前。”受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句的影响,毛华俊将此定名为“金陵枯荷象形摄影艺术”,此后每年秋冬,他都会来到枯萎的荷塘边寻寻觅觅,15年如一日,苦苦寻找象形枯荷,探索枯荷象形摄影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枯荷文化从隋唐起,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被广泛应用,且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形式为诗词歌赋,绘画,印章。近代有了照相机,摄影师也常常把枯荷作为艺术题材。”毛华俊介绍到,此前人们创作枯荷,大多采用抽象、朦胧的手法,表达意境。而他却采用写实的手法,探索象形枯荷的创作,经过反复的探索,最终参照国画风格,以“国风古韵”的艺术形式固定下来。每幅枯荷象形摄影作品,都设置成语标题和文字简介,由四种传统文化元素构成,即,枯荷文化,成语文化,书法文化和印章文化。四种传统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大自然是神奇的艺术家,它通过风化作用使枯荷不断收缩变形,形成各种形状,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象形枯荷来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因缘际会,另一方面,相较于过去的枯荷艺术,毛华俊力求打破过去枯荷艺术的沉闷、哀怨、可怜的意象,赋予其积极向上、风趣幽默的内涵,“象形枯荷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表现内容非常广泛,人世间所有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能在枯荷里找到象形的表达。金陵枯荷象形摄影艺术乃上天所赐,自然形成,因缘而遇,独一无二。因为是自然形成,因此每幅作品都弥足珍贵。”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王丽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