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人数上升,医生提醒:少喝茶饮,多吃4样,稳定血糖
更新时间:2025-03-11 17:24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哎,你说,现在得糖尿病的人咋越来越多了?”
一个中年男人坐在餐桌前,低头看着手机上的新闻,脸上带着几分疑惑。
他刚刷到一篇文章,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连不少年轻人都查出了血糖异常。
他心里犯嘀咕,自己平时也没咋吃甜的,怎么感觉血糖还是不太稳定?
家里人也有好几个得了糖尿病的,平时吃药、控糖,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可听说还是有人管不好,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
他纳闷,这病到底是咋来的,饮食上到底应该注意啥?
糖尿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
很多人以为,得糖尿病就是吃糖多了,其实远没那么简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糖的波动,不只是和甜食有关,还和饮食结构、运动量、代谢能力等多个因素有关。
而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可能会悄悄影响血糖,让胰岛素的工作变得更难。
很多人喜欢喝奶茶、果汁、各种手摇茶饮,觉得比碳酸饮料健康,可实际上,这些茶饮里的糖分,远比想象中要高。
研究发现,一杯普通的奶茶,含糖量可能高达30克,而健康成人每天的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一些无糖茶饮,虽然不含蔗糖,但可能含有果糖、代糖,而果糖代谢后会直接影响肝脏,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上升。
数据显示,长期喝含糖饮料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喝的人高出约26%。
不仅如此,茶饮中常见的奶精、植脂末等成分,还可能影响脂肪代谢,让胰岛素的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
很多人以为,喝茶饮没什么大问题,可时间长了,血糖波动大,胰岛素越来越难控制血糖,最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相较于茶饮,真正有助于稳定血糖的食物,往往是那些低GI(升糖指数)的天然食物。
研究发现,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
比如豆类,特别是黑豆、红豆、鹰嘴豆等,它们不仅富含蛋白质,还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糖。
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豆类的人,血糖水平比很少吃豆类的人更稳定,甚至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增加豆类摄入后,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改善。
除了豆类,全谷物食物也是控糖的好帮手。很多人以为,主食就是血糖的大敌,但其实,关键在于主食的种类。
精制米面容易让血糖快速升高,而像燕麦、糙米、藜麦这些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
研究发现,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的人,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以上,而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血糖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
除了豆类和全谷物,绿叶蔬菜对稳定血糖也有重要作用。
菠菜、甘蓝、西兰花等蔬菜,富含镁、维生素C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的作用,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研究发现,增加深色蔬菜摄入的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摄入蔬菜较少的人低20%左右。
这说明,控制血糖,不是单纯少吃,而是要吃对食物。
有些人觉得,水果含糖,吃多了对血糖不好,但实际上,选择合适的水果,不但不会让血糖飙升,反而可能帮助改善代谢。
例如,蓝莓、樱桃、柚子、猕猴桃等低GI水果,它们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以减少炎症,降低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研究显示,每天适量食用低GI水果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完全不吃水果的人低10%-20%。
血糖的管理,不是单靠某一种食物,而是整体饮食结构的调整。
很多人以为,少吃主食、少吃糖,就能稳定血糖,但如果其他饮食习惯不改变,比如长期吃加工食品、喝含糖茶饮,或者吃得过于单一,血糖依然可能波动。
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均衡饮食,并结合运动的人,血糖控制情况比单纯依赖药物的人更稳定。
甚至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血糖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那么,除了饮食调整,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控糖时,是否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在悄悄让血糖上升,而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彭红叶.主动健康视角下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中国全科医学,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