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造物如何仿古?海牙女性的非凡传奇|艺术栗子
更新时间:2025-07-07 04:08 浏览量:1
2025年7月6日
2分钟
经济下行期,炎炎烈日也阻挡不了艺术圈的活动。正是在这样前景并不明朗的节骨眼上,艺术作品能够以这种形式抢滩新经济周期,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并且开始着手的事情。
· 清代宫廷造物如何仿古?
· 两位日本艺术家的物语
· 两位海牙女性的非凡传奇
· 维尔纳·图布克的变形记
· 鲁特曼领衔无声电影周
· 1 ·
清代宫廷造物如何仿古?
7月5日至10月8日,“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这是嘉德艺术中心第七次与故宫博物院深度合作,很多故宫的重要藏品得以借此机会首次“出宫”。从策展思路到展陈形式,展览保持了一贯深入浅出、现场可学可游的特点,在炎炎夏日带来赏心悦目的独特体验。
通过“追踪一件仿古艺术品的诞生”这一线索,依创作阶段划分三个单元:为何仿?如何仿?怎样用?展览以清代宫廷艺术为背景,探究“古”何以成为典范,后世如何从中汲取营养、消化改造,进而古为今用,再造新的典范,使之与当世文化相融相通。
展览所呈现的不仅是“清代宫廷如何设计”,而是“后世如何理解古典之美”。囊括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故宫馆藏,共计211件展品,展现了清代宫廷艺术在材料、工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展览不仅呈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 2 ·
两位日本艺术家的物语
7月5日至8月9日,绵引展子(b.1958)和金丸悠儿(b.1978)双人展“物语之境”在白石画廊北京空间展出。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看似童趣,实则带有强烈的主观认知与社会记忆。他们以植物与动物为引,在轻松的氛围中,以自我与记忆为线索,铺陈出一个开放而多维的叙事场域。
绵引展子以和纸与油性粉彩为媒材,常借由植物与人物形象的融合,构建一种超现实的图像,探索“自我”在他者视角中的变幻。她认为,当我们思考如何与他人重新连结时,也需要考量我们以何种面貌示人。在她的画面中,植物既是意象,也是情感的延伸,引导观者与自身、与他者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
金丸悠儿使用混合麻布的碎片、英文剪报等材料,反复覆盖鲜艳而柔和的颜色形成干燥而迷离的质感,仿佛携带着时间的风化痕迹。画面中出现的奇幻生物与异域街景,诉说着他在中东的童年经历,同时也构成跨文化的视觉记忆。他巧妙地把异国风情和乡愁融合一体,构成迷人的世界。
· 3 ·
两位海牙女性的非凡传奇
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海牙艺术博物馆推出特别展览“她们拥有的一切:雅格巴·凡·希姆斯凯克与玛丽·塔克·范波特夫里特”。希姆斯凯克(1876-1923)是重要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范波特夫里特是现代艺术重要的女性收藏家。她们年少时相识于海牙,受当时社会习俗限制,她们持续一生的浪漫关系始终处于隐秘状态。
在多姆堡的夏日别墅中,她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前卫艺术孵化地,深受神智学、人智学和生物动力农业理念影响。展览呈现希姆斯凯克充满灵性的油画、素描与彩色玻璃作品,包括其早期光影主义代表作《两棵树》。同时展出的还有范波特夫里特私人收藏的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大师作品。
· 4 ·
维尔纳·图布克的变形记
7月2日至9月28日,德国法兰克福施泰德博物馆举办展览“维尔纳·图布克:变形记”,展出来自芭芭拉与爱德华·博坎夫妇捐赠的46幅珍贵素描与水彩作品,全面呈现这位东德艺术大师的隐喻性视觉语言。图布克作为“第一莱比锡画派”代表人物,其创作以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深度著称。艺术家通过天使、独角兽等意象构建“世界剧场”,以“图像思维”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
· 5 ·
鲁特曼领衔无声电影周
7月30日至8月5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将举办第三届年度无声电影周。届时将连续7晚展映7部最新修复的无声电影经典,开幕之夜重磅呈现德国导演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城市交响曲》数字修复版,并在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雕塑花园举行露天放映(视天气情况而定)。
无声电影作为商业媒介虽仅存续约30年,但其艺术创造力在电影史上罕有匹敌。据统计,1895年至1930年制作的电影仅有20%留存至今,全球多家机构仍在持续开展修复工作。MoMA作为世界重要的无声电影收藏机构之一,此次展映既包括本馆修复成果,亦汇集全球同仁的精心之作。
文字|艺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