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直言: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几种异常,别忽视了!
更新时间:2025-03-12 13:41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有些人觉得,自己平时吃得不算特别甜,也没有肥胖的困扰,就不会和糖尿病扯上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过太多这样的人——有的年轻时拼命加班,习惯性熬夜,觉得身体扛得住,结果突然查出血糖飙升。
有的人长期节食减肥,以为瘦就不会得糖尿病,殊不知饮食紊乱反而让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还有些人,天生身体健壮,不爱体检,直到开始口渴、乏力,才发现自己已经迈入糖尿病的行列。
糖尿病并不会挑人,任何年龄、任何体型的人都有可能中招,而一旦患上,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信号,如果忽视了,可能会让病情加速恶化,后悔都来不及。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和肠胃没有关系,实际上,长期高血糖会影响消化道神经,导致胃排空速度变慢,甚至引发顽固性的便秘或腹泻。
有位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早年就有胃病,但一直没有当回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便秘越来越严重,一周才解一次大便,肚子经常胀得难受,就算吃了很多膳食纤维,依然不见好转。
后来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血糖已经高得吓人,胰岛功能也大不如前,最终确诊为糖尿病性胃轻瘫。
高血糖会损害迷走神经,而这个神经主要负责控制胃肠道蠕动,一旦受到损伤,胃排空变慢,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胀气、恶心,甚至影响血糖控制。
而且有些人会出现“怪病”——要么长期便秘,要么突然严重腹泻,这种情况其实也是神经受损导致的。
研究发现,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胃肠道功能异常,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如果长期不关注这个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有位患者,她平时的饮食习惯非常极端,不是完全不吃主食,就是连续几天只吃水果,身体长期处于营养不均衡的状态。
有一次,她在家里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指,本以为是个小伤口,但过了一个星期,伤口不仅没有愈合,反而红肿化脓,甚至出现了溃烂。
她这才紧张起来,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的空腹血糖高得离谱,已经进入糖尿病的范畴,而这次伤口不愈合,正是糖尿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和血管损伤所引起的。
糖尿病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小血管最容易受损,而皮肤、四肢这些部位的血管本就比较脆弱,一旦血糖长期升高,血管弹性变差,供血供氧能力下降,伤口自然就愈合得特别慢。
而且,高血糖会削弱白细胞的功能,让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擦伤,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糖尿病足,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截肢。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身上的小伤口迟迟不好,或者伤口周围发红发炎,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有位患者,近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晚上睡觉时总是被尿意憋醒,每晚至少要起夜三四次,白天喝水不算多,但尿量却越来越大,最让他担心的是,尿液颜色变得很浅,像清水一样。
他以为是肾虚,自己去买了不少补肾的药,可一点用都没有,后来到医院一查,才发现他的肾脏功能已经开始受损,而罪魁祸首就是糖尿病。
很多人都不知道,糖尿病和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高血糖会让肾脏承担超额的代谢负担,肾小球长期被高浓度的血糖“泡着”,就会逐渐变硬、变厚,影响过滤功能。
这时候,身体为了排出多余的糖分,只能通过尿液排出,所以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多尿的现象,而尿液变清,也是因为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下降。
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控制,最终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甚至需要透析,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几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这就是为什么医生总是强调,糖尿病不光是血糖的问题,更是全身血管和器官的病。
有位患者,工作压力很大,平时饮食随便,爱喝奶茶、吃甜食,血糖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他最初的表现不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而是经常焦虑、烦躁,甚至有时候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
家人以为他是工作压力大,直到他自己发现,有时候心情变化特别快,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暴躁,甚至开始失眠、注意力下降,最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他的血糖水平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血糖的波动会对大脑神经递质产生影响,尤其是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皆会致使情绪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至少30%,原因就在于血糖的波动会影响大脑的血流供应,影响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人,不仅会有情绪问题,还可能影响记忆力,甚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所以如果一个人最近情绪起伏特别大,甚至出现了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抑郁,也要警惕是不是血糖出了问题。
糖尿病的危害不只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而是全身多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不管自己有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不管是胖还是瘦,只要发现身体有这些异常,一定要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让身体一步步走向不可逆的损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赵荣瑶.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循证护理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