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遇见非遗文化,传承非遗艺术 今日揭秘聊城国家级非遗之 —— 面花(郎庄面塑)

更新时间:2025-07-13 03:55  浏览量:1

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乾坤

一双巧手,一块面团

塑造的不仅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更是手艺人的匠心巧思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据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迁民至此,立村为“郎庄”,后因“郎”字与“狼”同音,就有巧手村民便用面粉捏制“面老虎”来克制“狼”字,以求平安。

经后人发展完善,终成一项民间工艺品。上世纪80年代初,经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鲍家虎先生考察论证后,正式定名为“郎庄面塑”。

在郎庄,面塑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品,还被视为祈福、祭祀、求子的媒介,蕴含着人们自古延续至今的精神信仰。

2008年,郎庄面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表性传承人有郎秀才、郎文合。

郎庄面塑作品均为半浮雕式,造型浑圆饱满,简练夸张、形神兼备。作品的细部常用剪刀剪出,或用细面条、薄面片粘出,或用竹签戳、画,特殊纹路则用小梳子轧出。

郎庄面塑在用色上也独具特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和钴蓝、白粉点出小花,最后用墨绿钩出人物的须发眼眉。偶尔用金、银色,强烈的色相形成对比使面塑的色彩显得活泼、绚丽。

使每一个面塑都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充分展现民间艺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能力。

郎庄面塑的制作工艺独特而考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首先当然是和面,这是基础环节。对水温、水量有着严格要求。匠人们需用巧劲,顺着同一个方向反复揉捏,让面坯粘度适中、细腻劲道、表面光洁。

接着是捏形,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制作者身正心静神凝。他们用捏、揉、搏、粘等方法造型,再借助剪刀、梳子等工具进行细部及装饰,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完成塑形后,将面塑蒸熟,蒸熟后的面塑会“发胖”,呈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之后便是晾晒,是为了对面塑进行固色与保存,这个过程最考究耐心与细心。

郎庄面塑题材较为广泛,多以小件、单件为主,如鸟兽虫鱼、人物、瓜果之类,长度3-5厘米不等。

单就大类而言,就有牡丹、莲花等花卉类,南瓜、西瓜、杏、梨、桃等水果类,鸡、鸭、鹅、燕子等禽鸟类,蜻蜓、蝈蝈等昆虫类,鲤鱼、青蛙等。水生动物类,龙、虎、狗等走兽类、马、牛、羊、猪等家畜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成套戏曲人物类。《八仙过海》、《西游记》、《白蛇传》、《哪吒闹海》等神话人物类等九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郎庄面塑的作品种类也日益繁多。

现在,面塑艺人已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开发出长宽达20-30厘米的大件作品,成套的戏曲人物作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喜爱!

如今,为了让郎庄面塑这一古老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门技艺,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郎庄面塑也经常参加各类文化展览和活动,走出郎庄,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

郎庄面塑一直受到各级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一绝”。在“中国旅游精品展”上荣获“天马金奖”;在“山东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2005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民间绝活大赛”上荣获金奖。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