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青铜时代——世界青铜艺术史上罕见的精彩华章(一)
更新时间:2025-08-16 05:44 浏览量:1
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夏王朝时期。商代青铜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铸造工艺极其精湛,是青铜文化发展的鼎盛期。西周以后逐渐进入转变期,青铜器从商代的"重礼"系统转而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春秋、战国以后,列国纷争,青铜器各擅风骚,交相辉映,区域特征明显,青铜艺术发展形成了最后的高潮。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秦、汉仅为青铜器发展史之余辉,而在西南边陲,战国秦汉时期,云南青铜文化迸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新篇章。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海拔高低相差极大,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山区半山区占据了主要面积,坝子(平原)面积仅占6%,众多的湖泊象一颗颗宝石散布其中。湖畔平地、山间坝子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孕育着多样不同的文化。考古发掘证明,3000多年前,云南开始冶铸铜器,徐徐拉开了青铜时代的帷幕。
据最新研究,云南青铜文化于夏商之际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成熟,西汉时期到达了最高峰,后随着汉文化的"大一统",逐渐没落,在东汉时期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漫长的期间,按照云南青铜文化的地域范围以及青铜文化遗址类型,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区系:
1、滇西北地区;2、滇西地区;3、滇中地区;4、滇东、滇东北地区;5、滇南、滇东南地区。滇西北地区接近川藏,与该地流行的氐羌游牧文化相似;滇西地区早期遗址较多,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滇中地区是公认的云南青铜文化的最高代表;滇东、滇东北处于云、贵、川三省交界,文化面貌比较复杂;滇南、滇东南地区不仅受到滇中青铜文化的影响,而且因与越南靠近,两者文化共性较多。
海门口遗址位于剑川县甸南海口村。1957年4月,云南省博物馆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文物中有石器、陶器等物,还有铜器14件以及用来制斧的陶范。据碳14测定,遗址年代相当于我国的商周之际。1978年4月,云南考古工作者又对海门口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2008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门口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揭示遗址超过50000平方米,并有庞大的干栏式建筑群体遗存。据研究,该遗址发现的铜器最早约距今3800年。这是经科学发掘的云南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祥云大波那铜棺
1961年发现,位于云南省祥云县大波那村,年代约公元前4世纪前后。该墓为土坑竖穴,有长方形木椁,用长约5米的巨木叠架成。椁内放置铜棺及随葬品。铜棺长2米,宽0.62米,侧壁高0.45米,顶高0.64米,脚高0.11米。顶作人字形屋脊状,棺身为长方体,由7块铜板组成。顶部及四壁铸有人字形带纹、云雷纹、虎、豹、猪、鹿、马、鹰、水禽等图案。
随葬品有青铜器、锡器、陶器等。青铜器造型、纹饰粗糙,表明冶铸技术还未臻于成熟,其中屋宇、家畜模型以及农具的出现,表明其主人已经是定居的农业民族。
战国末至东汉初是云南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以"滇国"青铜文化为代表,包括滇西、滇南、滇东等地,青铜器在社会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异彩纷呈,千姿百态。云南人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卓越的创造力,铸造出大量珍贵的艺术品,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他们采用独特的失蜡法,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云南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罕见的、不可复制的精彩华章。
近年来,鲁甸野石山、耿马石佛洞、大理银梭岛、龙陵大花石等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发掘,为云南青铜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科学的证据,云南青铜文明的诞生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云南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特殊的民族文化色彩注定了它"满天星斗"式的格局,它的发展进程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范式。
虽然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划分中带有不同地域特点和其他的文化因素影响,但这些不同的青铜文化区系基本上都能在当地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找到渊源关系。它主要文化特征还是在本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从时间来看,云南青铜文化是一种晚熟早天的区域性青铜文化。晚熟,是指它的成熟时间较之中原地区相对滞后。在中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之际,它的高潮才刚刚拉开帷幕;早天,是指它正处在发展的巅峰时,因为西汉帝国的大一统政策,迅速地被汉文化所替代。
云南在商周之际出现了青铜器铸造技术,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加工工艺日臻成熟。范铸采用单面范、双面范;施行分铸、浑铸;铸造的范型材料则有石范、泥范、陶范、铜范等。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云南已经出现了熔模铸造法(失蜡法)。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剽牛祭祀铜扣饰就是用失蜡法制成,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较早的范例。云南青铜器表面加工工艺很发达,有鎏金、包金、镀锡、线刻、髹漆、镶嵌等,甚至还出现了人工在青铜器表面施以氧化涂层的技术(俗称"黑漆古")。
云南青铜器的铸造加工工艺
云南古老的青铜器制作历经2000多年的演变,发展出白铜、斑铜、乌铜走银等工艺。白铜、失蜡法从云南流传世界各地,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