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过了45岁,还能达标这4个指标,证明身体素质真不差!
更新时间:2025-03-12 16:12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女人一旦年过45,身体就像一辆开了多年的老车,外观上可能依旧光鲜亮丽,但内在的零部件早已悄悄发生变化。
激素水平起伏不定,骨骼开始悄悄流失钙质,新陈代谢逐渐放缓,仿佛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却不断增加。
此时,想要知道身体素质究竟如何,不能单看外表,也不能光凭感觉,而是要看看是否还能达标几个关键指标。
有些人以为,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只要去医院做个体检,看血压、血脂、血糖就足够了。
但实际上,身体的健康状态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上,而是要看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下几个标准,说明身体素质确实不错。
首先,要看是否还能保持足够的肌肉量。很多人误以为,到了中年,微胖一点才显得年轻,但如果这个“胖”只是脂肪的堆积,而肌肉却在迅速流失,那就麻烦了。
研究显示,女性在30岁后,每年肌肉质量会下降约1%,而50岁后,流失可能增至原来的两倍。
如果45岁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肌肉量,说明身体代谢能力仍然在线,衰老速度较慢。
而衡量肌肉量是否达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手臂和腿部是否有明显的肌肉线条,尤其是大腿是否结实。
如果腿部肌肉松垮,说明肌肉正在流失,基础代谢下降,衰老加速。
更为直接的评估方式是“单腿站立测试”。一项研究表明,4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能够单腿闭眼站立超过10秒,说明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依然不错。
反之,如果站立不到3秒就晃得像一片树叶,那就要警惕肌肉流失的问题了。
肌肉流失不仅会削弱身体的平衡能力,还会提升骨折的可能性,并与寿命的长短存在显著关联。
数据显示,肌肉量较少的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肌肉充足的人,即便在70岁以后,行动能力依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想要身体素质过关,日常锻炼肌肉必不可少,深蹲、抗阻训练、快走等运动都能有效延缓肌肉流失。
其次,要看是否依然保持良好的肠道健康。许多人在45岁后,常遇到便秘、腹胀和消化不良等困扰。这并不是小事,而是肠道功能在悄悄退化的信号。
人体的肠道不仅仅负责消化食物,更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人到了45岁以后,依然能够保持每天顺畅排便,没有明显的消化不良问题,说明肠道菌群仍然保持良好平衡,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力依然在线。
衡量肠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排便时间”。一项研究发现,正常的排便时间应该控制在3分钟以内,如果超过10分钟,说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可能存在便秘风险。
长期便秘不仅会干扰消化功能,还可能引发毒素滞留,从而提升罹患结肠癌的可能性。
因此,保持肠道健康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同时避免过度依赖精细加工食品。
第三,要看是否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很多人过了45岁,爬个楼梯就开始气喘吁吁,稍微运动一下就感到胸闷、心跳加快,这说明心肺功能已经开始衰退。
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身体的耐力和抗衰老能力。
如果一个人到了45岁以后,依然能够轻松爬上四五层楼,或者快走30分钟后仍然感觉轻松,说明心肺功能依然保持较好状态。
心肺功能的衰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加以锻炼,肺活量会逐年下降,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也会变差,最终影响全身器官的运作。
一项针对4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表明,肺活量较大的人,死亡率比肺活量较低的人低20%以上。
测试心肺功能是否达标的方法很简单,比如“6分钟步行测试”——在平地上连续快走6分钟,如果能行走500米以上,说明心肺功能仍然不错;如果低于400米,则说明需要加强锻炼。
维持心肺功能的最佳就是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或骑行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才能有效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
此外,深呼吸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强肺活量,让身体更有活力。
最后,要看是否还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很多人年过45,发现自己晚上越来越难以入睡,或者睡眠变得浅而易醒。
这其实是身体衰老的信号之一。研究显示,深度睡眠不足与认知能力减退、免疫功能减弱以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存在显著关联。
如果一个人到了45岁以后,依然能够每晚保持7-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入睡时间不超过30分钟,夜间醒来次数不超过一次,说明大脑和神经系统依然保持较好的状态。
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导致体内激素紊乱,比如瘦素和饥饿素的比例失衡,导致食欲增加,进而影响体重管理。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睡眠不足会显著提高患高血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长期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睡眠充足者高出30%以上。
因此,维持规律的作息、减少睡前电子设备使用以及适度锻炼,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使身体维持在最佳状态。
那么,除了以上这些指标,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中年女性的身体健康?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45岁之后,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相连,焦虑、抑郁和长期压力会引发体内炎症反应加剧,从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几率比心态平稳的人高出40%。
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可能比吃任何保健品都更重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