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最伤害关节的行为,不是跑步!而是频繁去做这3件事
更新时间:2025-03-12 17:29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跑步是个伤膝盖的运动,尤其是上了年纪后,不少人一听到跑步就怕,生怕自己的关节承受不了。
时间长了会导致膝盖磨损、关节疼痛,甚至提前出现骨关节炎。
有不少长期跑步的人,到了五六十岁,膝盖依然很好,反倒是那些不怎么运动、整天养生的人,关节问题一个接一个。
这说明,真正影响关节健康的,可能并不是跑步,而是一些平时根本没在意的习惯。
研究发现,规律进行适量跑步的人,关节软骨的厚度比久坐不动的人高出约10%,而关节炎的发病率反而比完全不运动的人低。
这是因为适度的跑步能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同时还能加强腿部肌肉的支撑力,让关节受到更好的保护。
相反,那些真正对关节有害的行为,往往不是剧烈运动,而是一些看似无害,甚至被很多人忽略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久坐不动。
不少人觉得,关节疼痛是因为“用多了”,所以尽量减少活动,能不动就不动,坐着比站着舒服,躺着比坐着舒服。
可事实是,关节是人体中一个需要靠活动来保持健康的部位,如果长期不运动,滑液的分泌就会减少,关节软骨得不到营养供应,慢慢就会变薄、退化,最终变得更加脆弱。
研究数据显示,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膝关节软骨退化的速度比经常活动的人快30%,而长期不运动的人,患骨关节炎的概率比适量运动的人高出50%。
这说明,关节并不是“用坏的”,而是“闲坏的”。
除了久坐,另一个对关节伤害极大的习惯,就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重物。
很多人平时不怎么运动,可一旦搬重物、提重物,或者突然用力,就容易让关节受到过度的压力。
尤其是膝盖和腰椎,承受的重量本来就大,如果经常做一些超负荷的搬运,比如用不正确的姿势抬起重物,或者蹲下时不注意膝关节的承重。
长此以往,关节的软骨就容易磨损,甚至可能出现半月板损伤。
研究发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膝关节的损伤率比普通人高出2倍,而不注意姿势搬重物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比正确使用力量的人高出40%。
说明错误的用力方式,才是真正导致关节损伤的原因。
另外,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对关节的影响也比想象中更大。
很多人喜欢穿拖鞋、软底鞋,觉得这样舒服,但长期穿没有支撑力的鞋子,可能会导致足弓塌陷,让整个下肢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影响膝盖和髋关节的稳定性。
特别是高跟鞋,虽然好看,但对膝盖的压力极大。
数据显示,穿高跟鞋超过3厘米的人,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比穿平底鞋的人高出23%,而长期穿高跟鞋的人,膝盖软骨的磨损速度比正常人快2倍。
这说明,鞋子选不对,对关节的损害是长期累积的。
很多人等到关节疼了才开始重视,可实际上,关节的健康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决定的,而是长期生活习惯的累积。
如果早期就能注意到不良习惯,减少久坐、多运动、正确使用关节、选择合适的鞋子,可能比吃补品、贴膏药更有用。
研究发现,长期保持正确姿势、定期进行低冲击运动的人,关节的健康状况比不运动或者运动方式不正确的人好30%以上。
这说明,日常的习惯,才是真正决定关节寿命的关键。
那么,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运动,但又时不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平时不怎么动,一到周末突然去爬山、打球,对关节的影响会不会比长期运动更大?
从研究来看,长期不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确对关节的负担更大。
关节的软骨需要适应一定的运动强度,如果平时完全不运动,肌肉和韧带的保护能力会下降,突然进行高冲击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关节受损。
研究数据显示,平时运动较少,但偶尔进行剧烈运动的人,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比长期规律运动的人高出2.5倍,关节需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而不是一时兴起的“暴力使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李正芳.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特点,协和医学杂志,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