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5场,单依纯才12场,凭什么张学友演唱会数百场?专业科普
更新时间:2025-09-03 16:38 浏览量:1
近期,张学友演唱会第277场演出,因为连连破音,试图在中场终止演唱会,最终还是坚强演唱完整场。粉丝无一例外都开始担心歌神张学友的身体健康。而实际上,张学友在自身的“60+”演唱会之中,已经出现了:多次生病和多次破音。从2023年到如今,歌神张学友,已经累计举办了277场演唱会。
而我们对比之下就会发现巨大的差别和疑问:
1:陈楚生「荒芜之境」巡回演唱会,总场次3场。不足张学友演唱会场次的九十分之一。2:谢霆锋20年后重回演唱会市场,总场次5场。不足张学友演唱会场次的五十分之一。3:单依纯华语最强新人2025年举办巡回演唱会,总场次12场。不足张学友演唱会场次的十五分之一。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我们认知之中,同样是非常著名的歌手:谢霆锋、单依纯、陈楚生的演唱会,和张学友的演唱会之间差距如此之大?是什么导致了演唱会场次的巨大差别?今天从市场角度做具体分析:
1:张学友的演唱会数量高,主要原因是:三十年累计,在三四线城市的无敌知名度和商业号召力,是演唱会市场绝对的统治力王者。从歌手的咖位上来说,张学友是华语音乐,唯一可以开满300场演唱会的歌手,没有之一。作为1995年时期华语音乐神话之首的四大天王,而且是四大天王之中音乐质量最高的歌手,只有他具有在三四线城市的巨大市场潜力,可以将演出开满277场。
张学友一年125场
我们可以将歌手的知名度和演唱会城市之间做出一个简单的协同关系:
99%的歌手演唱会是个位数:城市以二线为主。尤其是重庆、杭州、武汉等城市为主,而且伴随演唱会是Livehouse。1%的歌手演唱会可以来到30场以下:城市以一线城市为主,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为核心中的核心,比如说单依纯、杨千嬅、周深、汪苏泷、张韶涵等人0.1%的歌手演唱会可以来到30-100场:城市则是以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为主。尤其是一线城市周边的三线城市。比如说邓紫棋、张学友的惠州演唱会和东莞演唱会。而他们普遍都是周杰伦、林俊杰、刘德华、陈奕迅这个级别的大咖。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想要让歌手具有较高的场次,核心就是歌手的知名度。我们将知名度进行量化对比,就会发现如下数据:
所以,综合我们会发现。歌神张学友是一个具有:完美知名度、完美专业度、完美代表作的顶级歌手。其他的歌手,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谢霆锋、单依纯、梁静茹等等所谓的天王天后,其实都不具备三四线城市的叫卖率。这种叫卖率、专业度、代表作才是张学友的核心。
2:张学友场次数百场的关键是:单场人数较少,普遍只有1万人。而邓紫棋的演唱会普遍是在4万人、5万人,一场演唱会相当于张学友的四五场。这种单次演唱会较低,而票价较高的做法,其实是符合张学友自身团队的定位。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张学友的舞蹈团队普遍是以红磡演唱会为主,而红磡演唱会就是万人规模。
同样我们可以看下不同场次歌手的具体演唱会场次:
张学友:3万人以下居多,普遍是12000人单场左右。单依纯:1.5万人居多。邓紫棋:五万人居多。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数据:歌神张学友演唱会在2024年足足有125场,但实际上总观看人数却不如总场次只有75场的邓紫棋。换句话说——其实当下张学友和邓紫棋两人之间对于演唱会市场的总号召力大概是相同的。但是张学友场次明显高于邓紫棋的关键,就在于单场场次上他将演出拆分为了很多个小型,比如说单座城市的场次从两场,提高的三场,乃至四场。
3:张学友演唱会的收益方式大概率是按场次收费,票价是普遍比较高的。不同歌手的演唱会赚钱模式是不同的,普遍有两种:
按场次分红的外包式利润:歌手到手的钱,是按照经纪公司的合约制结算。又经纪公司和主办方协商敲定,歌手只管唱歌,唱一场给一场的钱。张学友的行为明显是符合这种模式,为了利润最大化。按保底和分红的混合模式:歌手出了做好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去设计、组织歌舞、演唱会节目设计、灯光、舞美、音响等等。属于拥有自己的公司,除了自己的个人收入之外,还有公司和主办方的分红。这种情况下演唱会的质量会更高一点。比如说:邓紫棋就属于这种。张杰也属于这种。综上,导致歌神张学友演唱会场次如此夸张的原因是由:号召力强、单场人数低、收益和场次挂钩三重原因有关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