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著名画家都天贵六十载金丝猴油画艺术探索之路
更新时间:2025-09-08 23:42 浏览量:2
【摘要】油画艺术作为西方画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可喜的是中国油画艺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几代人的探索,迈过了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著名画家都天贵就是其中一位见证者和亲历者。
都天贵从一位平凡的工人到被誉为“中国金丝猴油画第一人”的杰出艺术家,艺术生涯与世界自然遗产地神农架以及其灵性代表——金丝猴紧密相连。其艺术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新时代对自然认知与生态关怀的典范。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探索中,他始终坚持以神农架的自然生态与金丝猴种群为核心创作题材,通过深入自然的长期写生与深刻体悟,创作出大量兼具科学纪实价值与崇高艺术美学的油画精品。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都天贵先生的艺术历程,深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重点探讨其如何通过油画这一西方媒介,深刻诠释东方自然观与生命哲学,并评价其作品在推动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所产生的卓越贡献。
一、前言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流派纷呈,思潮更迭。然而,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随着绘制电影海报起步,逐渐融入到艺术的汪洋大海之中,并将毕生的艺术生命与一片神秘的土地和一种灵性的动物融为一体。他,就是都天贵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便随哥哥一起来到鄂西腹地的原始林海——神农架,并以栖息于此的珍稀物种金丝猴作为其艺术的绝对主角。六十载寒暑交替,他以其惊人的毅力、深厚的热爱和卓越的才华,潜心钻研,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油画作品,构筑起一个宏伟、壮丽而又充满生命温度的神农架金丝猴艺术世界。
都天贵先生的艺术选择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觉悟。在全球生态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年代,他便以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认识到神农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价值与脆弱性。他的创作因而超越了单纯的风景或动物画范畴,升华为对自然之魂的追寻与礼赞,对生命本源的探究与守护。其作品不仅深得国内外藏家与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赞誉,更通过2019年日本东京、2021年在澳门、2024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等重要国际展览,成功地将神农架的自然之美与金丝猴的灵动之姿推向世界,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宣传与国际形象塑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研究旨在深入解读都天贵先生的艺术体系,论证其作品在艺术、生态与文化层面的多重价值。
二、艺术思想来源于神农架的山水侵染
都天贵先生艺术最根本、最震撼人心的特质,源于其对神农架的热爱,有“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他绝非闭门造车的画家,而是将画室直接安置在崇山峻岭之间。神农架于他而言,不仅是题材,更是导师、是家园、是灵感的终极源泉。
1. 1.对“真”的极致追求:科学精神与艺术眼光的融合
中国油画在八十年代掀起了一股革新的浪潮,不再是停留在油画思想和技法创作上,引进了更多的西方创作观念,同期涌现的有新生动艺术、波普艺术、抽象艺术、新表现艺术等等。都天贵独处于楚地一隅,恰恰避免了这些艺术上的纷纷扰扰,六十年如一日保持了其对艺术的“真”。如其所言:“每当我握起画笔,我就会置于自己的路,倾听着、诉说着、拥抱着、描绘着我心中的神农架。”
金丝猴,尤其是川金丝猴,是灵长类中极具魅力却又难以观察和描绘的物种。它们行动迅捷,栖于高海拔的密林深处,姿态与神情瞬息万变。都天贵先生为了准确把握其形态、结构、动态乃至社会习性,长期扎根林区,大量的写生,并拍了上万幅神农架地区的照片作为素材。他的写生不仅是简单的速写记录,更近乎一种科学的田野调查。他观察金丝猴的家庭结构、社交行为、觅食方式,了解它们在四季更迭中的毛色变化与情感表达。这种基于长期、细致观察的积累,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具备了极高的生物学纪实价值。画中的每一只猴子都绝非概念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态的个体,其动态之准确、神态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2. 2.对“景”的深刻感悟:自然奇观的沉浸式体验
神农架集奇峰、幽谷、云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于一体,气象万千。如同老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天贵先生笔下的风景,同样是长期写生与内心感化的结晶。他捕捉晨曦微光穿透林间雾霭的刹那,记录暴风雪席卷山巅的磅礴,描绘秋日层林尽染的绚烂。他的风景背景并非简单的布景,而是与金丝猴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充满呼吸感的真实生存空间。他通过写生,理解了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光色的微妙变化,从而在油画创作中能够创造出极其真实而又富于诗意的空间氛围,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林间的湿润空气,聆听到远处的猿啼风声。
他的艺术经历如同刘海粟先生十上黄山后题写的“黄山是我家”一样,这种深入自然,以写生为绝对根基的创作方式,保证了都天贵艺术生命的常青与作品的鲜和,从而让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他的画作之所以能成为“时代精品”,正是因为它们牢牢锁定在真实的土壤之上,是对一个特定地域、特定物种最真诚、最深刻的视觉诠释。
著名画家都天贵(右)与青年画家都乐(左)父子↑
三、艺术语言的锤炼与风格建构:从写实到写意的升华
都天贵先生在油画上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创作金丝猴的坚守,更在于其油画创作方向的方向把握。新中国成立以后,油画在国内主要是为重大历史题材服务的。而都天贵从六十年代开始就把创作方向选择了自然风景和动物。由于工作的原因,其对神农架的熟悉程度和金丝猴的热爱,超越了一把意义上的技法表达方式,目识心使其在表达创作上更加得心应手,从而达到艺术语言的高度成熟与个人风格的鲜明确立。六十年的探索,其艺术风格经历了从严谨写实到融会写意、兼具磅礴气势与细腻情感的演进过程。
1. 1.坚实的造型与色彩体系
作为油画家,都天贵不仅深入自然,仔细观察金丝猴的日常生活动态,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先后得到湖北美术学院王居平教授(1975年)和解放军艺术学院陈新铨教授指导(1982年),名师指点及勤奋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的西方绘画功底。他对金丝猴的造型把握精准,运用娴熟的素描关系和解剖学知识,塑造出结构坚实、体积感强烈的形体。在色彩运用上,他并未固于物象的固有色,而是基于写生观察,发展出一套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系统。他善于表现金丝猴金色毛发在阳光下的璀璨光泽,以及在雪地、绿树、蓝天等不同环境色映照下的微妙色彩变化。他笔下的自然色和意象色彩融合交汇,既尊重客观真实,又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明亮、温暖而充满生命力。2024年在日本京都展览时现场采访时谈到:“我追求的是光影在画布上的舞蹈,他们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激发内心的共鸣,让每一幅画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旅行。”
作为当代油画界的领军画家冷军先生对于都天贵的油画金丝猴作品高度认可,赞其油画作品是国内一绝。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先生在观看其作品以后,赞扬其是湖北省走出来的有个性的艺术家。
2. 2.“写意性”笔触的东方神韵
这是都天贵艺术个性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之一。他虽然运用西方油画材料,但其运笔用色却深深浸润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他并未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平滑细腻,而是大胆采用松动、泼辣、富有节奏感和情绪张力的笔触。这些笔触时而如中国画中的皴擦点染,生动地表现出毛发的质感、树皮的肌理和云气的流动;时而又饱含激情,在画布上纵横捭阖,营造出山峦的体量与森林的深邃。这种“写意性”并非对形的忽视,而是对形的高度概括与升华,是“以笔写神”,将金丝猴的灵动俏皮、神农架的雄浑苍茫内在的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实现了西方媒介与东方美学精神的完美融合。
3. 3.构图与意境的营造
他的构图严谨而充满创意,既注重画面的平衡与稳定,又善于捕捉动态瞬间,营造出戏剧性的画面效果。无论是表现猴群在枝杈间飞跃穿梭的动感,还是描绘母子猴温情相依的静谧,都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引导观者的视线,讲述生动的自然故事。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对其作品注目良久,赞其作品:“与风花雪月无关,与曲径探幽无缘。人们感受到的是他的创作冲动与激情有如火山喷发、野牛冲刺,是化胸中块垒而成丹青宝卷”。台湾著名画家欧豪年先生在看到其油画金丝猴作品之后,惊叹不已:用西方的艺术手段表现了神州大地的造化之境。
更重要的是,他的画作始终洋溢着一种崇高的意境——那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对生命奇迹的赞叹,以及对万物和谐共生的理想寄托。他的作品因此超越了物象本身,成为能引发观者哲学思考的精神图景。
四、超越艺术的价值:生态关怀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都天贵先生的艺术价值,早已超越了个人创作与审美愉悦的范畴,在社会生态和国际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生态意识的先知与倡导者
在环境保护观念尚未普及之时,都天贵先生便以其艺术自觉,承担起了一位“自然代言人”的角色。他的画作是最直观、最动人的生态教材。通过其作品,公众得以窥见神农架秘境之美,认识金丝猴这一国宝级动物的可爱与珍贵,从而激发起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他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用画笔写就的生态保护宣言,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他对神农架和金丝猴持续六十年的关注与描绘,本身就是一种深沉生态伦理的体现。
2. 2.国际展览与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之中,都天贵油画艺术展览上百场,其中有:
2012年在澳门陆军俱乐部办个人画展。
2013年国庆节在江苏周庄画家村办个人画展。
2016年3月在武汉(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办金丝猴油画巡展第一场。
2016年3月在苏州文联艺术家展厅举办金丝猴油画巡展第二场。
2016年4月在广州珠岛宾馆展览馆举办金丝猴油画巡展第三场。
2018年1月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神农架生灵赞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18年5月在深圳市南山剧场艺术馆举办“神农架生灵赞都天贵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在天津图书馆举办“都天贵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19年12月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美术馆举办“世界自然遗产——中囯神农架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21年5月在十堰市金丝猴美术馆举办两次“都天贵神农架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24年5月在敦煌古城举办“神农架风情走进敦煌都天贵都乐美术作品展”。
2024年9月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神农架都天贵都乐美术作品展”。
2024年11月在巴东举办“神农架都天贵金丝猴油画作品展”。
2025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华文化中心举办“神农架风情走进悉尼都天贵都乐美术作品展”。其它在神农架各乡镇举办的不下10场个人画展。
尤其是2012年于澳门、2019年于日本东京、2024年于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个人画展,这些活动是都天贵油画艺术走向海内外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国际好评,意义重大:
•文化名片:他的作品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文化名片,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拥有如神农架这般壮丽的自然遗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情感共鸣:金丝猴的可爱形象与神农架的神秘美景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直击人心,在国际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向往之情。这是一种“美美与共”的跨文化对话。
•提升话语权:通过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中国在自然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直观而有力的国际传播,增强了在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正面国家形象。
由此可见,都天贵先生六十年的艺术经历以及国内外上百场的神农架金丝猴油画个人展览,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文化使者和生态使者,其卓越贡献值得高度肯定。
五、结论:永恒的守望与时代的回响
都天贵先生用六十年的光阴,完成了一项宏大的艺术工程。他将个人的艺术生命与神农架的自然生命、金丝猴的种群生命紧密交织,以其坚韧的毅力、精湛的技艺和博大的情怀,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精品力作。
他的艺术是“深”的,深植于大地,源于无数次面对自然的直接对话与写生;他的艺术是“真”的,充满了对生命形态与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准确把握;他的艺术是“美”的,在融合中西的美学探索中,创造了独一无二、感人至深的视觉诗篇;他的艺术更是“善”的,承载着深厚的生态关怀,并成功地将其传递至国际舞台,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的今天,都天贵先生的艺术愈发显得珍贵。它提醒着我们自然的瑰丽与脆弱,启示着艺术与自然、与时代应有的关系。他笔下的神农架与金丝猴,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象征着人类对原始自然的热爱与眷恋,展现了其对万物和谐的美好愿望。本文通过梳理都天贵先生六十年艺术历程,深耕油画神农架金丝猴题材的创作,通过自己对于神农架灵山圣水的感悟,以及毕生的创作,为当代油画动物题材的创作留下了鲜明的个案典范,这对于当代油画动物题材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画家都天贵简介↑
都天贵,著名画家,神农架文化形象大使,1950年出生于湖北襄阳,1965年参加神农架开发建设, 至今一直在神农架林区文化系统工作。现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院特聘艺术家,神农架美术家协会主席,神农架画院院长。多次举办“情系神农架画展”,在扩大神农架对外宣传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德艺双馨知名度享誉海内外。被中外媒体及权威人士誉为“金丝猴之父”,“中国金丝猴油画第一人”,“原生态油画家”等。 曾参加美术作品慈善义卖活动,拍卖所得捐赠给希望工程和慈善机构,被授予“爱心艺术家”称号。
本文作者周晶简介↑
周晶,艺术评论家,名子彦,号养慈。佛学博士,新意象禅画创始人。现任中国书画文化发展促进会书画产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重彩画院副院长、湖北籍中国画名家联谊会(北京)秘书长,荣宝斋画院老师,国家核心期刊《荣宝斋》杂志原特约编辑,《求真艺谈——中国画名家访谈》、《翰墨千秋名家艺术论坛》活动发起和主持人,中华佛造像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泽润寺书画院副秘书长,九华山乔觉禅林诗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已撰写近百篇美术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