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本中的社火记述宋代篇上:老赵闲聊社火艺术图像系列1
更新时间:2025-09-10 08:08 浏览量:2
灵显真人花钱 胡坚藏品
在考察二郎神土地神格的过程中,有关二郎神的社火、社祭问题一直萦绕其中,这对于二郎神的土地、城隍、社令神格认同,也具有重要的干系。
比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经对二郎神生日时的盛况陈述道:
“(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制造戏玩。如球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辔、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作乐迎引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太官局供食,连夜二十四盏,各有节次。至二十四日,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跃弄、跳索、相扑、皷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皷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殿前两幡竿,高数十丈。左则京城所,右则修内司,搭材分占上竿呈艺解,或竿尖立横不列于其上。装神鬼、吐烟火、甚危险骇人,至夕而罢。”
社火是一项贯穿古今的民俗活动,以前很多学者、民俗观察者纷纷加以阐述,大致的要素是,源于社祭风俗,而形成的独立的,可以为各类岁时节庆提供表演的,有专业行会组织的综合演出项目。
但是,社火到底是什么源流,社火与社祭有什么关系,社火活动到底是什么宗旨,社火活动包括哪些活动,而其中哪些又是社火的专属或者核心部分,都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也来展开一番粗浅而有趣的探索。
其实,源流是一方面,微观史学是另一方面,从艺术图像史的角度,从本人关注的中古艺术图像演变的范畴,我们可以集中宋明为主时期的有关社火文本阐述,来直观地体会一下,彼时古人观念中的社火,到底是什么,是怎样的,以及其中的嬗变。由此去管窥社火的源流之变,这庶几是避免概念纠缠的最好办法。
在以下资料梳理中,我们先聚焦社火这个关键词,有社火字样则摘入,无社火字样则先搁置,不做过度推测。
北宋时期
1、北宋宰相张商英(1043-1121年)两首社火诗歌
张商英(1043-1121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宋朝宰相。大观年间被降调边远,其间曾到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像,有所感应,于是塑文殊菩萨像供奉在山寺,并撰写发愿文,不久,遇到大旱灾而入山祈雨,三次都很灵验,因此闻名于朝中。又还僧寺田三百顷,表达崇佛的赤诚。
上元秭归溪西社火点灯(其一)
宋 张商英
百丈游灯绕石坡,溪西保社事黄魔。
草花灼灼迎新福,腰鼓鼕鼕踏旧歌。
上元秭归溪西社火点灯(其二)
宋 张商英
溪西灯社宝莲台,一点光明远更开。
料得长杨宫里见,却疑仙火下云来。
张诗中都点明社火乃上元节所举行,而且与元宵灯事相关,其间有腰鼓咚咚的特色。
胡坚藏品
网络资料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北宋社火风俗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经对二郎神生日时的盛况陈述道:
“(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制造戏玩。如球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辔、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作乐迎引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太官局供食,连夜二十四盏,各有节次。至二十四日,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跃弄、跳索、相扑、皷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皷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殿前两幡竿,高数十丈。左则京城所,右则修内司,搭材分占上竿呈艺解,或竿尖立横不列于其上。装神鬼、吐烟火、甚危险骇人,至夕而罢。”
可见,北宋东京汴梁的二郎神祭赛活动中,就不仅作乐、杂剧、舞旋。还有在露台之上呈现的所谓社火。这些社火表演包括百戏——如上竿、跃弄、跳索、相扑、皷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皷牌棒、道术等等。从早到晚,还恐怕呈现不完。还有装神鬼、吐烟火的表演、甚危险骇人。
孟元老在这里阐述了两件事情
1、在这里,社火是用于祭赛二郎神的神诞的娱神表演。社火不是专属为二郎神所提供的专属服务,而是只要是神灵祭赛,都可以运用。因为这个时节不是社火常用的节点:上元节。
2、他描述了社火表演的林林种种。但是没有去分辨哪些是社火风俗中的专有要素,核心要素,哪些是所有祭赛活动、岁时节庆都可以邀请、增加的活动。
据《东京梦华录》载,东京汴梁一年中举行杂剧、百戏等演出活动的节日还有立春、元宵、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天宁节(十月十日)、除夕等,演出种类还有影戏、傀儡等。社火是对各类热闹表演的一种泛称,所谓“自早呈拽百戏“,其实,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还分别对百戏具体门类形态作过详尽的描绘,在第七卷《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有诸军百戏的陈述,诸军百戏,则可以比照军队的文工团表演。
二郎花钱 田丰藏品 老赵旧藏
金代时期
1、金泰和八年《汾川昌宁公家庙记》叙述社火风俗
山西省宁武县定河村台骀庙前现存金泰和八年(1208 年)州同知张守愚撰写了题为《汾川昌宁公家庙记》的碑文,碑阴记载了祭祀汾河主神昌宁公时群众观赏社火的盛况:
“每岁仲夏竭诚修祀,具牢醴牲饩奠于堂上,作乐舞戏妓拜于堂下。是日阖邦远近,往观者如市,大为聚乐,以极岁中一方之游观也。”
其中,乐舞、戏伎、观者如市,聚乐游观。十分热闹。时节是仲夏,可见并非春秋社祭,而且明确是祭祀汾河主神昌宁公。
二郎七圣刀花钱 陆昕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