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清代 端石雕佛手“诗文”砚台「旧藏」长17cm宽12cm厚2.1cm

更新时间:2025-03-13 22:06  浏览量:8

清代端石雕佛手 “诗文” 端砚:指尖上的文化雅韵

在古玩收藏的广袤天地中,一方精致的砚台,往往能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清代端石雕佛手 “诗文” 端砚,便是这样一件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珍品。

先从外观细节来看,这方砚台长 17cm、宽 12cm、厚 2.1cm,大小适中,便于握持和使用。其石料上乘,质地细腻温润,用手触摸,能感受到如婴儿肌肤般的顺滑质感。这种优质的端石材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墨性能,能使研磨出的墨汁细腻均匀,而且硬度适中,不易磨损,是制作砚台的上乘之选。

砚台的造型别具一格,以佛手为型,线条流畅自然,仿佛一只灵动的佛手轻轻舒展。这种独特的造型设计,在清代的端砚中并不常见,既体现了工匠的巧思,又赋予了砚台独特的艺术魅力。砚台边缘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刀法细腻入微,线条婉转流畅,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这些纹饰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与佛手造型相得益彰,增添了砚台的美感。

背面雕刻的诗文 “雲山檻外如披卷,鐙火亭前自著書”,字体工整,笔画刚劲有力,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精湛的雕刻工艺。阴刻的刀法使得文字清晰立体,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文人的风雅生活。

清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文房器物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仅注重器物的实用性,更追求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端砚作为 “四大名砚” 之首,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砚台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造型和纹饰层出不穷。

与同类型的清代端砚相比,这方佛手 “诗文” 端砚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在工艺难度上,佛手造型的雕刻需要工匠对石材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具备高超的雕刻技艺,才能将佛手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艺术风格上,它融合了自然形态与人文气息,既具有自然的生动之美,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别于一些传统的几何造型砚台,更具个性。文化寓意方面,佛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吉祥,与砚台上的诗文相结合,寓意着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保存状况来看,这方砚台包浆浑厚,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更显珍贵。当然,与其他清代端砚一样,它们都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砚工艺,但这方砚台的独特造型和丰富文化内涵,使其在同类藏品中脱颖而出。

在艺术审美方面,该砚台融合了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和文化美,无论是作为实用的书写工具,还是作为观赏的艺术品,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市场价值上,依据 [2018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一方类似工艺和材质的清代特色造型端砚以较高价格成交。考虑到这方砚台石料上乘、造型特别、保存良好,加之端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市场对文房古玩的持续关注,其市场潜力较大。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古玩收藏市场的升温,这类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砚台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青睐。

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入手此类清代端砚时,要重点观察石料的质地、雕刻工艺的精细程度、诗文的清晰度以及包浆的自然程度。同时,了解砚台的传承有序也至关重要。需要提醒的是,收藏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价格波动较为常见,入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动态,谨慎投资。

关于这方清代端石雕佛手 “诗文” 端砚,大家若有独特的见解和有趣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探讨,领略这方砚台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