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大地上的高云

更新时间:2025-09-14 02:36  浏览量:1

我与高云先生有过几面之缘。

第一次是那年我回母校参加校友会,作为校友代表参加他受聘南京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的仪式。他在台上,我在台下,做一个鼓掌的人。

第二次是他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后不久,在南艺阶梯教室开讲中国画。我恰巧在南艺后街吃饭,与南艺一位老师共同挤进教室,当了一回听众。他讲中国画,从唐到宋,从陈老莲到任伯年,讲了两个多小时。听得懂的人,自然如沐春风;听不懂的人,类似我,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

第三次见面说来遗憾。十来年前,他率一众美术界人士来企业交流,兴许是我略懂传统文化的缘故,被安排进交流座谈的名单,然而因为一个临时会议而“完美地错过”。

直到那天晚上,因为有朋友预告,与他见面前我是做足了功课。不仅上网查阅了他近期活动的新闻报道,更是反复研读了他的简历。令我兴奋而又不曾想到的是,他还是一位邮票设计家,设计的《徐霞客》《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生角》等多套邮票我都有。以票为媒,增加了我与他对话的勇气。

作为我国三大特邀邮票设计家之一,高云始终脚踏实地、行走在大地上。从早年的《梁祝》,到今年的《楚辞》,每一次为国家设计邮票,他都要深入故事源头实地采风写生,用脚去丈量画面应有的尺度,把画笔插入大地,从大地深处汲取灵感与力量;或是将自己埋进书房,与历史人物对话,从对话中寻求用最佳的表现手法还原历史。

让高云在美术界一举成名的是连环画《罗伦赶考》。但凡看过《罗伦赶考》的人,一定会对那十三幅黑白线条所组成的巴掌大的画面记忆深刻,一定会对少年罗伦那满脸的从容与自信难以忘怀。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反映拾金不昧故事的连环画,为什么能一举夺得全国美展金奖?我想简单停留于故事情节是肤浅的,这必然是与高云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成长的时代分不开的。不久前,我在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看到小平同志决策恢复高考片段时豁然开朗。原来高云是用画笔讴歌当时国家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题材。他与众多学子一样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闯过独木桥,他走进了南京艺术学院这座象牙塔,这与樵牧挟书、诵读不辍的罗伦没有什么两样。罗伦骑马立在桥上的那般从容与自信,不就是高云的从容与自信吗?

几十年来,高云坚持用画笔释意载道。他爱画高士,他说高士画是一种精神食粮,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以高云为代表的中国美术界的一股中坚力量,在守正中创新,用手中的画笔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悦目的视觉艺术、一种赏心的心灵艺术,带给人们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提升,更彰显中国美术的自信。

唯有不知疲倦地将画笔对准煌煌的中国历史,聚焦于祖国的壮丽山河,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更是民族的。还记得高云为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还记得我们吗》?他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处理这一伟大历史题材,通过三位青春的女新四军笃定的眼神告诉人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她们可以冲锋陷阵、牺牲一切,甚至没有留下姓名。还记得我们吗?悲悯与希望并存,历史与当下对话。尽管硝烟散去,但历史永远不能忘却。

从一本本连环画,到一枚枚精美邮票,再到一幅幅山水画,数十年来高云究竟画了多少?他肯定数不清。因为他爱得深沉,爱得持久!有人说,高云是为画画而生的。我看有点道理,但只说对了他具备美术“慧根”这一点。一个人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后天的勤奋与执着。

一个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唯有扎根大地,从大地汲取养分,从一草一花一木中采集芳香,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