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剑桥艺术史》80 :美第奇家如何从商人变领主?

更新时间:2025-09-15 19:58  浏览量:1

1. 科西莫作为小商人之子,靠扩大买卖登顶佛罗伦萨权力核心,是高度个体化的代表——他在《科西莫传》中直言“为自己谋利正当”,以商人气态对待政敌,毫不掩饰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但他并非唯利是图,实际比言语更慷慨正直:其重视现世的观点,既体现在生活作风中,也渗透到所支持的艺术里。他不干涉艺术家创作,仅提供资金与最低限度建议,让勃鲁奈勒斯契等创作者能追随灵感,为早期文艺复兴艺术自由发展奠定基础,也间接推动了佛罗伦萨多元艺术风格的并存。

2、科西莫时代之所以能涌现大量伟大艺术作品,核心在于“保护人不干预创作”的自由环境:科西莫作为艺术赞助人,仅承担资助角色,将创作主导权完全交给艺术家;同时,时代哲学催生了“追求目标、对标高标准”的道德责任感,让艺术家有动力突破传统。这种环境下,勃鲁奈勒斯契的建筑设计也转向“以人为标准”——他试图让建筑更贴合人的舒适需求,通过空间与比例设计,拉近人与神的距离,使二者形成更直接平等的关系,这种“以人为本”的艺术理念,正是科西莫重视现世观点的具象化,最终促成伟大作品与艺术家的集中涌现。

图3-42和3-43 菲力波·勃鲁奈勒斯契所建帕齐礼拜堂,约1430年,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修道院。

3、帕齐礼拜堂这座由勃鲁奈勒斯契设计的建筑,是早期文艺复兴“简单明澈、整齐划一”理念的完美载体:灰色石墙通过平面装饰分成多个区域,清晰的几何图形暗示“决策需简洁实用”;正面架在六根科林斯石柱上,轻盈纤巧又严谨有序,墙面上的方块遵循“黄金比率”,从底层嵌板到上层露台,每部分都能被精准等分,最上方圆顶仿佛“飘浮”在墙基上,尽显优雅。此外,光线与门廊阴影的对比,烘托出圆柱的细长外形,既总结了勃鲁奈勒斯契的早期风格,也呼应了科西莫重视现世的追求——让建筑成为“人可舒适感知”的空间,而非遥不可及的神圣符号。

4、帕齐礼拜堂代表勃鲁奈勒斯契早期“轻盈纤巧”的风格,而他后期设计的圣灵教堂(1434年设计,1444年修改)则转向“雄壮厚重”——建筑从“线形基调”转为“立体化风格”,这种变化也暗合美第奇家族的地位过渡:科西莫死后,皮耶罗于1464年继承家族,法王查理七世对其推崇备至,允许美第奇纹章加印法国王室百合花,标志家族从“商人”向“贵族”萌芽;皮耶罗还搜寻手稿古物,创办美第奇图书馆(后由米开朗基罗设计馆舍),进一步提升家族的文化与贵族气质,为洛伦佐时代的彻底转变埋下伏笔。

图3-44 安德烈·德尔·维罗乔作《美第奇家的科西莫》,大理石,高36厘米,普鲁士文化财产基金会柏林国立博物馆。

5、1469年皮耶罗去世后,洛伦佐接手家族,成为家风转变的核心人物。在本诺佐·戈佐利的《三贤行》中,二十岁的他装束富丽、贵族派头十足,与家族成员骑马走在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和拜占庭末代国王之间,气场甚至盖过王室成员,正式跻身欧洲政治与豪华宫廷舞台,获“华丽者”称号。他不再延续科西莫的“商人俭朴”,而是主动拥抱贵族生活——1469年为庆祝订婚举办盛大赛会,还以“枯月桂树干上的新生绿枝”为个人标记,刻着“Le temps revient”(从头开始),彻底将美第奇家族从“商人阶层”推向“贵族领主”行列。

图3-45 本诺佐·戈佐利作《三贤行》,约1469年,壁画,佛罗伦萨美第奇宫,有关美第奇家的洛伦佐的细部。

6、15世纪最后几十年,在洛伦佐的影响下,佛罗伦萨告别了早期文艺复兴的俭朴理性,形成全新贵族生活方式:盛典赛会接连不断,社会风尚日趋奢华,城市财富与豪族私有财产大幅增加。但这种变化也暗藏矛盾——洛伦佐的个人标记“Le temps revient”(从头开始),不禁让人疑问:他是否在奢华的贵族生活中,隐约怀念科西莫时代“俭朴有序的商业社会”?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美第奇家族“从商人到领主”的转变张力,也标志着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从“理性务实”向“奢华人文”的阶段过渡。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