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传世名篇《汲黯传》:小楷艺术的巅峰之作!
更新时间:2025-09-04 04:16 浏览量:1
这幅字不管是不是赵孟頫写的,它都是经典!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原帖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所用照片为原帖截图,篇幅限制,节先部分)。
先后经明朝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清人李宗孔、卞永誉、安岐、钱维乔、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孙孟延父子、斐景福递藏。
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跋,鲍源深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跋。
《汲黯传》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
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
《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年日本《国华》杂志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此外未见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
《汲黯传》作为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敦重典雅,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竖笔捺撇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月透丛碧密叶,斑驳陆离掩映成趣。
其点虽小而颇显神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俱能各逞其姿,重可如山坠石,轻可如毫末随风。行间两侧朱丝为限,直行左右协调,而横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对,相得益彰。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
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学者的好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