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涉毒艺人赶在国庆前开演唱会遭投诉,官方回应再引热议
更新时间:2025-09-16 22:30 浏览量:1
[月亮]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犯错之后,很多人都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有些人一旦犯错,就注定了终身都不可原谅,就像香港艺人苏永康一样。
按照原定计划,苏永康要在国庆期间举办演唱会,这本来就是件小事,艺人开演唱会很常见,但错就错在这个苏永康有涉毒历史,这样的人还能让他捞金?很快就有大批网友就跑到相关部门下举报、投诉,希望叫停他的演唱会,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是怎么回事?
这起故事的主角是艺人苏永康,他计划在浙江温州奥体中心举办的个人演唱会,这本来是件小事,毕竟开演唱会的那么多人,更何况还是在国庆假期期间,看演唱会的人肯定只多不少,能让他们“狠捞一笔”。
可坏就坏在这个苏永康“不干净”,他是涉毒艺人,一听涉毒艺人要开演唱会捞金,公众的愤怒声都快把房顶掀翻了,这并非是无理取闹的网络狂欢,它的源头深埋于对一个特殊群体的崇高敬意——缉毒警察。
人们无法忘记那些触目惊心的故事,云南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两代警察相继倒在禁毒前线,福建的警察黄仲权被毒贩折磨得不成人形,甚至有许多牺牲的英雄,连一块刻上名字的墓碑都不能拥有,他们的付出就是为了阻挡毒品侵蚀我们的生活。
这种沉重的情感,让任何与“毒”字沾边的人和事都变得异常敏感,当学校里的孩子们还在画着禁毒手抄报,接受着最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时,社会却要为一位有过涉毒历史的艺人铺开红毯、点亮舞台,这让大众怎么能接受。
更何况在公众朴素的正义感里,还包含着对“公平”的执着,内地艺人宋冬野、含笑等人,因类似问题早已被市场严格抵制,演艺之路基本断绝,为何到了港澳台艺人这里,标准似乎就有了弹性?这种“双标”让大众的质疑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面对排山倒海的舆论,官方的回应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申报材料合规,审批程序没有问题”,此话一出网友又一次炸开了锅,审批人员或许只是在核对纸面材料是否齐全,却缺乏一个有效的工具去衡量这份申请背后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
有不少家长急的跳脚,天天让孩子对着画禁毒手抄报,讲解吸毒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结果一转头却让看到了涉毒艺人的演唱会海报,这让孩子相信哪个?相信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还是相信涉毒也没事,还是能办活动捞金的?
我们似乎还缺少一个全国统一、跨部门联动的劣迹艺人数据库,这导致地方审批部门在做决定时,视野可能受限,无法基于一个完整的背景信息做出全面评估,毕竟苏永康在广州、肇庆等地也举办过类似的演出活动。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管理办法里,明确写着不为劣迹艺人提供复出渠道,行业的自律共识已经形成,为何在审批环节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实大家质疑的也不是审批,而是为何能允许涉毒艺人继续捞金?明明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很多观众都对苏永康的演唱会进行了举报,但结果呢?举报失败,这让大众怎么接受?
当然针对这件事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该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事人也早在2002年就进入勒戒所接受了法律的惩处,应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现行法律里也确实没有“终身禁演”的明确规定。
甚至有人提出一切交给市场好了,如果大家不买账,市场自然会淘汰他,就像他此前在东莞的音乐会,即便门票打折,销售状况也并不理想。
但问题在于改过自新和重返公众舞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个人层面的悔过与救赎,社会应当给予宽容和机会,后者则意味着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这个资格显然需要更高的门槛。
人们接受他没有被封杀,还能继续在公用场合露面,但不代表就接受他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成为那个舞台上闪闪发亮的一人,大众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并非孤例,不止是针对他一个人。
在韩国歌手南太铉2024年因吸毒被判刑,同样面临着公众的强烈抵制,复出之路渺茫,而在国内歌手很多因吸毒及容留他人吸毒致人死亡被判刑后的艺人,也都彻底淡出公众视野,大众对公众人物涉毒行为的严格态度,具有一视同仁的普遍性。
就像有网友的质问,如果一个有涉毒历史的艺人,时隔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还能重新站在舞台上,接受千万国人的敬仰,那么那些因缉毒而死亡的警察怎么办?难道就让他们白白牺牲?这要是让他们在天之灵看到了,该有多寒心。
这些英雄用命守护的底线,凭什么让一个犯过错的艺人轻易突破?就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公众人物吗?大众的抵制从来不是针对个人,只是怕让我们背后那些无名英雄寒了心。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