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放烟花引争议!环保底线不能越,艺术表达该守什么底线?
更新时间:2025-09-22 23:45 浏览量:1
蔡国强老师又“炸”出新作品了。9月19日,火药艺术《升龙》在西藏查琼岗日上演,火线沿山脊蜿蜒绽放,夜空中仿佛一条活龙游动,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这场大秀背后,是品牌始祖鸟第三季“向上致美”系列的重头戏,艺术和商业结合得确实紧密。
但就在不少人感叹“太美了”的同时,一波不小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江孜老百姓还记得,当年电影《红河谷》留下的“环境伤痕”时,这场烟花秀的出现,像是在旧伤口上撒盐。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青藏高原不是普通的舞台,它是地球上生态最脆弱的区域之一。高寒草甸像极了轻薄易碎的蛋壳,地表那点点维持生命的活性土层,本来就极其薄弱。一场烟花表演,不管看起来多浪漫,背后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城市里烟花放完,一晚上清扫街道就能恢复如常。但在高原,低温、低氧环境不仅让清理变慢,风雪也不如城市的清洁车给力。没清干净的塑料片、金属屑、引线等,很可能被风吹进草丛、被雪水带进溪流,留下的生态隐患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更久。
更别提强光强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高原开阔无遮挡,烟花声响穿透力极强,对夜间栖息的鸟类、小型兽类都是严重干扰。现在正是高原动物“贴秋膘”的关键时节,被惊扰后的它们,会错过觅食时间,甚至几天都缓不过来。
为了缓解争议,品牌方提出了一个“环保措施”:提前在燃放区域放盐砖,引诱鼠兔离开。听起来像是做了点努力,但懂生态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招根本站不住脚。
盐砖主要是给牛羊等动物补矿物质的,鼠兔根本不吃那一套。它们天生胆小,依赖洞穴保护自己,不可能因为一块盐砖就离开熟悉的栖息地。更糟的是,盐砖可能会引来其他动物聚集,反而提高天敌的捕猎效率,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而关于“用可降解色粉”的回应,也并不靠谱。在高原这种低温、低氧、冰冻期长的环境里,所谓“可降解”根本无法像在平原城市那样快速分解。
本来就缺乏微生物、小型分解者,加上烟花爆炸带来的高温,连仅有的地衣和苔藓也可能被烧毁。结果就是:即便材料可降解,也没人能帮它分解,最后还是残留在自然中。
我们不是在否定艺术家的激情和创意,但在青藏高原放烟花,真的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蔡国强老师那么多年的野外艺术经验,应该很清楚高原能承受什么、不能承受什么。哪怕艺术家坚持表达“向上”的精神,品牌作为主导方,也应该有踩刹车的能力。
尤其是始祖鸟这样一个主打“热爱山野”的品牌,理应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户外精神。不是看你能搞出多么壮观的场景,而是看你能否在自然中放轻脚步,尊重每一寸土地、每一种生物。这才是户外行业真正的底线。
这一次,网友的愤怒,说到底是看透了那些所谓“高端表达”背后的克制缺失。大家不是反对艺术,而是希望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条清晰的界限。不是每一次“向上”都值得鼓掌,尤其是当它踩过了生态的红线。
写在最后:
如果品牌真的热爱山野,那就请从尊重生态开始。下次在自然中做活动前,先问问自己:这会不会打扰到那只夜里觅食的小动物?它的洞穴还能安稳吗?山的样子,是否还能保持原样?真正高级的表达,不是让火焰越烧越高,而是学会——不打扰,就是最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