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访谈,拍摄电影《包青天》的创新过程

更新时间:2025-09-25 12:19  浏览量:1

李红艳:进入新时期,您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参加了电影《包青天》的拍摄。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戏曲片,而且是首次和香港导演合作,借助古装戏的回归热潮和电影的强大传播力,“河南的秦香莲”一时家喻户晓。据说当时是全省海选剧中主要人物,您为什么最终能成为饰演秦香莲的首选?

张宝英:因为这部电影是首次和香港合作,所以当时的文化厅领导非常重视,专门下发了文件,通知各地市选拔演员。文件发布后,各地与我年龄相仿的演员踊跃参与竞选。在我前面,摄制组已经看了8位演员的演出,我是第九个。

香港的导演李铁、省厅的领导、著名导演杨兰春一行到安阳选演员。那时候我还没有演过全本《秦香莲》。这个戏我刚学半年,只学会了后半部,就是从“杀庙”开始。前面两场重要的“闯宫”和“抱琵琶”,我还不会。当时我的真实想法是:电影必须是我的老师上。为啥?老师这一辈子用心血创造的艺术,需要留下来。但是老师想的和我不一样,她事先给文化局有关领导透露了她的想法:“我现在情况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发胖了,嗓子也不行了,拍出来效果也不一定好。咱们还是准备一个两全之策,我演‘抱琵琶’,让宝英演‘铡美案’。”所以这场演出最后是我和老师一起演,她演前半部,我演后半部。

演完后,有人给我传达导演李铁的评价,他说这个秦香莲某些地方有点像红线女(广东粤剧表演艺术家),形象、气质都不错。不久,接到通知,由我饰演秦香莲,我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心理负担相当重,可以说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为啥?一是这个戏是老师的代表作,理应由她来主演,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这对我是一种压力;二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因为京剧《铡美案》、评剧《秦香莲》已经拍成电影,饰演秦香莲的张君秋和小白玉霜都是名演员,我还没有级别哩;三是我看了其他演员的演出,知道自己存在差距,虽然我最终入选了,但是别人也各有所长。看了她们的演出后,我自问,自己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回家我给爱人说心里紧张,压力很大。他说紧张解决不了问题,既然任务来了,就要面对,就要去琢磨如何表演,分分层次。

整部戏我没有演过,前面一点儿也不熟。导演让我看了老师当年演出的全剧。老师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那种情感状态,悲愤时的那种哭泣,秦香莲那种不卑不亢、大气又高雅的气质,都是她赋予这个人物独特的东西,也是我最渴望学习的东西。我有个习惯是晚上备课。白天学习唱腔、录完唱腔后,晚上我会把戏在心里过一遍,这个习惯是学艺的早期就形成的。还有就是在拍摄前面的“闯宫”和“抱琵琶”时,老师亲自到现场给我指导,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李红艳:您多次说过,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杨兰春、王基笑等前辈给予您极大的帮助和指导。在前面谈到唱腔问题时,已经谈到了王基笑老师对您的醒神点拨。能具体谈谈电影拍摄过程中他们对您的指导吗?

张宝英:这部电影拍摄完以后,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多少年缺的课,多少该学习的理论,我都得到了。虽然老师们没有讲理论,但他们轻微一点,点的都是要穴,确实让人豁然开朗。

杨导演,俺老师让我喊他“杨大爷”。他是排现代戏出身,特别注重体验,就是要深入人物的情感当中,对演员“入戏”“出戏”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拍摄时是对口型,唱腔是事先录好的,比如该流泪了,声音放出来,演员的表演也得同步,必须流下泪来。有时候排疲了,眼泪流不出来。你知道老杨多会启发人:“我问你,当年,你家老头儿弄到那牛棚里头,几年不叫回家,你咋过哩呀?”听到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开拍!”

拍摄“铡陈世美”那场戏时,拍到晚上十来点,饰演英哥、冬妹的俩小孩儿打瞌睡,该哭时哭不出来。我用从杨导演那儿学来的绝招启发两个孩子:“孩儿,你想想咱是咋来到这里的?咱走了好几个月啊!(带着哭腔)咱吃了上顿没下顿,给人家要馍吃,狗还咬咱,不都是为了来找你爹嘛。”我这一带泪,一哭,两个孩子“哇”地哭了起来。导演说“快开始拍”。

录音的时候,杨老师就在录音棚盯着,就坐像你(指笔者)这个位置,他说:“张宝英,我在这里看着你,随时提醒你。第一不准歪嘴,我指头一点这儿(嘴角),就是你歪嘴了;第二,必须给我带着感情唱,我一点这儿(眼睛下面)你必须给我流泪。”

为啥杨老师给我提这两点要求呢?那时候我学老师的唱腔,还有点不是那么自然,一唱牙音,嘴容易歪;还有就是我唱戏“恨戏”,情绪一上来,口型也歪,牙齿也露。杨老师不断提醒我:能不能改改,上电影老丑啊!买个镜子,对着练。我真买了一面镜子,晚上没有人的时候就对着镜子练,(示范)“想当初,在均州我苦读求学问,妻为你……”我原来是这样唱,其实应该是“妻为你”(示范),把口型对上,用鼻音出来,这样不就不露牙齿了吗?这一对比就比出高下来了。我说,“哎呀,杨大爷你真伟大啊”!

“必须带着感情唱”,这是人物情感的需要,同时也是考虑到后期拍摄时声音和画面配合的问题。比如唱“想当初在均州苦读求学问”这一段,杨老师就要求我“哭着唱”,哽咽着唱。那声音我自己觉得不好听,杨大爷说“你别管!我相中就中”!结果录完后,导演一听非常满意,因为它符合人物的情绪。有时候,剧情要求你“眼泪不许掉出来”,我就把眼泪含在眼里,不会让它掉下来。杨大爷说“吸口气”,我照着一做,这眼泪马上就收了。所以我对杨大爷佩服得五体投地。

杨兰春(左)在《卖苗郎》排练现场给张宝英说戏(1982年摄)

李红艳:杨兰春老师生前我和他有些接触,他在艺术上是典型的“六亲不认”,非常严格,对谁都不客气。

张宝英:我真是深有体会!拍这部电影,他没少“吓唬”我:“张宝英,咱这是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你要是演得不像话,丢的不是家里人,是丢我河南人,到时候你可小心挨骂。”他对我就像对孩子一样,恨铁不成钢。

因为艺术上的原因,包拯的人选发生了变化。当时录音工作已经完成了,老包换了,所以老包的唱腔需要重新录。杨老师说,“不行,必须全部再录一遍”。李铁导演问:“换的是老包,只需要将之前的录音拿来用就可以了,为什么让‘秦香莲’再录一遍?在香港,再录是需要另外支付费用的。”杨老师说“你听我的”。

杨导演为啥这样做?他是为了感情状态的统一。演员每次演出的状态是会有一些变化的,何况换个演员。他说你上一遍咋唱的,这一遍你还得是那样的情感状态,让香港导演了解咱们豫剧艺术家是怎样对待艺术的!最后李铁导演伸着大拇指,“你们真棒啊!把演员折腾成这个样子,演员不闹情绪,而且都还这么认真”。

在拍摄电影过程中,杨老师在角色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面给予我的指导和启发,使我终生难忘。演员怎样体会角色,怎样进戏,情感点在哪儿,如何做到情从心生,演唱的时候如何把声音和声腔结合在一起,唱出不一样的味道……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此后我在舞台上演出,凡是到动情的地方,我的情感就来得很快,该流泪的时候眼泪自然而然就流出来了。这种能力是在拍摄电影过程中获得的,是杨老师教给我的。

李红艳:豫剧《包青天》的很多唱段脍炙人口,而且电影放映之后,舞台上的《包青天》,基本都是按照这个版本来演出的。电影版本的唱腔和崔兰田老师的演出版相比,做了哪些修改?因为剧组主要演员来自不同的剧团,拍摄中演员之间是如何做到默契配合的?

张宝英:这个戏的电影剧本是杨兰春和赵籍身老师改编的。

唱腔是王基笑老师和梁思晖老师,梁思晖老师主要负责配器。

剧中的唱腔是在崔老师演出本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成的,修改的幅度有大有小。

像包拯的唱腔,是基笑老师根据演员的声音重新创作的。

秦香莲的唱腔在老师原有的基础上,有些变化。

比如前面讲到的“三江水”的过门处理。再如最后一场秦香莲的唱段,原唱是这样的:(示范)“实指望告状把天见,青天又被这乌云埋。说什么你是包铁面,看起来官官相卫,恁有牵连啊!三百两纹银我不要,屈死俺再也不喊冤哪——”一直是用中音、下五音唱。

基笑老师修改后是这样唱的,(示范)“实指望告状把天见,青天……官官相卫(高八度)恁有牵连啊……”打击乐“仓”,全部静下来,“三百两纹银我不要,‘邦’,屈死俺再也不喊冤了啊——”拉着两个孩子,要走,我不告了。这下激恼了老包,“回来——”下决心要为秦香莲主持公道。

基笑老师既考虑了我嗓子的特点,又把声音的使用和人物情绪结合起来。

他讲得很清楚,因为秦香莲有冤无处申,韩琦也为她死了,她这会儿情绪已经到了迸发的关口,所以这种情绪要通过声腔来表现,该强的地方让它强起来。

当唱“万民称你包青天哪——”时,弦乐、打击乐也一起参与烘托情绪,把观众的情绪也烘托起来了。你看这高低强弱的变化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艺术辩证法的东西,从中我学到了很多。

这个戏中包拯的唱腔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传统的黑头唱法不大一样,(示范)“放职陈州把粮放,不分昼夜回汴梁”,既是传统的,又有新的东西。

老包的唱腔出来之后,广大观众非常喜欢,吴心平因为这部戏红得发紫。

从这部戏开始,他基本不再唱须生了,而是以老包为主了。

电影拍完后,这个戏搬到舞台上演出,我还陪他演了几场。

豫剧电影《包青天》海报

可以说电影《包青天》既展示了河南豫剧的传统风格,又是一次提高和创新。这是一支优秀的创作团队,所有参与演出的演员都是很有实力的。饰演陈世美的阮静非常会演戏,她演的陈世美与别人演的味道不一样;饰演韩琦的许颖是非常难得的须生,当时还很年轻;演皇姑的张素贞当时才19岁,在拍摄过程中,前面的戏,是阮静给她说,后面我和她对戏,由我给她说……剧组每位参与者都是互相学习、互相帮衬,配戏力争做到严丝合缝。通过这个电影的拍摄,每个人都得到了成长、进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