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并非毫无信号,晨起时出现这3种异常,可能心脏已受损
更新时间:2025-03-12 13:45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谁说健康问题都是悄无声息的?心脏这个家伙,可是个不怎么会隐藏秘密的“老实人”。
它要是受了委屈,哪怕只是轻微的不舒服,都能用各种奇怪的方式“吵吵嚷嚷”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早上,人刚从睡梦中爬起来,身体就像刚启动的老旧电脑,毛病全都一览无遗。
很多人觉得,心脏病那都是突发的,上一秒还活蹦乱跳,下一秒就“嘎”了。实际上,心血管问题哪有那么低调?
它们往往在早晨偷偷“打暗号”,用各种小动作告诉你:“老伙计,我不行了!”可惜,大多数人压根不当回事。
今天,就来聊聊这3种早晨起床时可能出现的异常,看看心脏到底在发什么“牢骚”。
正常来说,一觉睡醒,精神焕发才对。可有些人,每天早上醒来都像经历了一场“硬仗”,浑身上下毫无力气,感觉自己被卡车碾过了一遍。
这不是单纯的“没睡够”,而是心脏可能出了点问题。
心脏的主要任务就是往全身输送血液,让各个器官都能美美地“喝”上氧气和营养。
但如果心脏供血不足,夜里血液循环变慢,大脑、肌肉、内脏都处于“饥渴”状态,第二天起床自然疲惫不堪。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有研究表明,心功能不全的人,晨起时的疲劳感比正常人高出2.5倍! 这可不是“熬夜党”专属的累,而是一种从细胞深处透出来的疲惫。
还有个小细节,如果晨起后很久都没缓过劲,或者稍微动一动就心慌气短,那真的要小心了。
这可能是心衰的信号——心脏打水(泵血)的能力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身体当然累得要命。
起床发现自己脸肿了一圈?手指头像根胡萝卜?鞋子突然紧了一号?
如果排除了前一天晚上喝多了水、吃了太多咸菜这种人祸,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心脏“干活”不利索了。
心脏要是供血不给力,血液循环就会变慢,体内的水分就容易滞留在组织里,形成水肿。
尤其是脚踝、手指、眼睑这些地方,因为这些部位的静脉回流本来就比较弱,一旦心脏泵血乏力,水肿就最先从这里开始。
有研究发现,超过80%的慢性心衰患者会在晨起时出现下肢水肿,而且水肿的范围会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大。
更恐怖的是,这种水肿还不是普通的“捏一下就回弹”的水肿,而是按下去一个坑,半天都弹不回来——医学上叫“凹陷性水肿”。
所以,如果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的脸肿得像发面馒头,鞋子穿不进去,手指头胖得像根火腿肠,还是去医院查查心脏吧,别让它一直“硬撑”下去。
有些人早晨刚睁眼,一起身就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甚至差点摔回床上。这不是简单的低血糖,而是心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脏是个“勤劳的小泵工”,它得保证大脑、四肢都能及时拿到足够的血液。
但如果心脏功能变弱,血管又有点堵,那一旦从躺着的状态变成站立,血压就容易猛地下滑,大脑瞬间缺血,于是头晕眼花就来了。
有一项针对高危心血管人群的研究显示,晨起时短暂性头晕的人,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4倍!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量临床数据支持的事实。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早上站起来头晕,没当回事,过几天直接倒在了马桶边——因为突发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导致晕厥,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猝死。
所以,如果早晨起床时经常头晕,或者一站起来就感觉世界在旋转,别再自我安慰“可能是起猛了”,心脏很可能已经在敲警钟了。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大部分心脏病突发事件,比如心梗、猝死、中风,往往都发生在清晨。为啥?难道心脏也有“早高峰”吗?
其实,心脏在早晨确实面临很多“敌人”:
血压“早高峰”:清晨时,人体内的交感神经活跃,血压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血管壁压力增大。如果血管本身就有斑块或者动脉硬化,这时候最容易出现破裂和堵塞。
血液最“稠”:早上刚醒的时候,血液的粘稠度最高,血小板最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刚好堵在冠状动脉,那就可能引发急性心梗。
心率变化剧烈:从睡眠到清醒,心率会从较低状态迅速上升。对于本来就有心脏问题的人来说,这种波动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脱水问题:一晚上没喝水,体内水分减少,血液变得更浓稠,血栓形成的风险也更高。
很多医生都会建议心血管病人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温水,就是为了降低这个风险。
体位变化:从平躺到站立,血压和心率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心脏本身功能不佳,可能会出现低血压、晕厥甚至猝倒。
所以,如果经常在早晨出现上述那些异常情况,千万别等到心脏“撂挑子”才后悔。早点注意,能救命!
[1]高莉,闫雅丽,戚敏杰,等.河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疾病预防控制,2025,36(02):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