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老人的“夺命坎”?60岁后牢记“4防、3忌”,平安过春
更新时间:2025-03-10 11:04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春临大地,万物复苏,天气渐暖,繁花盛开,鸟鸣啁啾,仿若一切皆入佳境。
可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春天不光是赏花踏青的好季节,还是个“危险的坎”,很多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都会在这个时候悄悄找上门。
科学家研究了几十年的数据,发现春天这个季节,对老年人的身体影响极大,每年3到5月,医院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过敏反应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
甚至一些平时身体还算不错的人,都会在这个季节遭遇健康危机。
春天到底有啥问题?为啥一到这个季节,6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出事?这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核心问题就一个:身体跟不上春天的变化!
忽冷忽热,血管最受不了
春天的气温那叫一个“任性”,早上还冷得打哆嗦,中午就可能热得冒汗,到了晚上又凉飕飕的。
科学家分析过血压变化的曲线,发现春天的血压波动,比冬天还要明显。冬天虽然冷,但气温稳定,血管适应起来还算轻松。
可春天不同,气温说变就变,血管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扩张,时间长了,就容易出事。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清晨血压飙升。研究发现,春天的早晨,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刻,很多老年人起床太猛,血管一时适应不过来,就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花粉、柳絮、灰尘,全都来找麻烦
春天不光是花开的季节,还是空气污染和过敏原最多的季节。柳絮、花粉、尘螨,这些肉眼难见之物,于空气中飘游。
它们易诱发过敏,致呼吸道不适,甚至可能致使血管收缩,影响心脏供血。
有个很吓人的研究发现,春天的空气颗粒物指数,每上升10%,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增加5%,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基础病的人,春天要是没防护好,随时可能中招。
湿气重,骨头最吃亏
很多人以为冬天才是关节最难熬的季节,实际上,春天的湿气比冬天更让人难受。
湿度一高,关节里的滑液循环变慢,软骨组织容易受损,关节炎、风湿病这些毛病,春天的时候特别容易发作。
研究发现,空气湿度超过70%时,60岁以上的人,关节疼痛的概率比正常情况下高了30%。
而春天,恰好是湿度最高的季节之一,尤其是南方,湿气大的时候,连墙上都能滴水,骨头怎么能舒服?
情绪不稳,心脏跟着遭罪
春天的一个特点在于,人的情绪易于波动。科学家发现,这不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是大脑神经递质变化导致的。
春天的阳光变多了,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减少,但血清素的调节能力没那么快恢复,这就导致有些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的情况。
而这些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心脏健康,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甚至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护住身体,4个关键点不能忘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四个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让身体能稳稳当当地度过这个“危险季节”。
第一,早上起床慢一点。春天的清晨是血压最危险的时候,老年人起床的时候,不要猛地一下坐起来,而是躺着活动一下四肢,缓慢起身,先坐几分钟,再下床活动。
这样能让血压有个缓冲时间,减少头晕和心脏负担。
第二,防住空气里的“隐形杀手”。春天的花粉、柳絮、灰尘最多,60岁以上的人最好减少在风大的时候外出,如果要出门,戴个口罩是个不错的选择,能有效减少过敏原的吸入。
第三,护住关节,湿气不能拖。春天湿度高,容易让骨关节受损。地板潮湿的地方,最好铺个防潮垫,同时要多晒太阳,让骨骼保持活力。
另外,可以适当泡脚,用温水泡泡膝盖和脚踝,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疼痛。
第四,情绪要稳住,别让心脏受累。春天情绪波动大,容易影响心血管健康。
60岁以上的人,适当做些轻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种花、练练太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能让心脏更舒服。
春之饮食,有三物宜少食。
春天除了气温、湿度和空气影响健康,吃的东西也会让身体出问题,尤其是以下三类食物,吃多了,可能会加重春天的健康风险。
其一,过咸的食物。春季血压波动本就较大,摄入过多盐分,会使体内水钠潴留加剧,进而致使血压急剧上升。
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每天摄入的食盐超过6克,血压波动的幅度会比正常人高出30%。
第二,油炸食物。油炸食物本来就是心血管的大敌,而春天的温差变化,会让血脂的代谢变慢,吃太多油炸食物,血液里的胆固醇水平会更容易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第三,过甜的食物。春天的血糖代谢能力比其他季节要弱,过甜的食物,容易让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胰岛素的正常调节,对心血管和肾脏都不好。
既然春天是个对身体挑战这么大的季节,那就有个问题了——是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应该减少春天的户外活动,尽量少出门?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有道理,毕竟春天的空气里有那么多过敏原,气温也忽冷忽热,减少外出,似乎是个好选择。
但研究发现,完全不出门,反而会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糟糕。
春天的阳光,是一年中维生素D合成能力最强的时候,如果老年人长时间待在室内,反而会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免疫力下降。
科学家建议,60岁以上的人,在春天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出门,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时候气温比较稳定,阳光也充足。
同时,可以选择在风小、空气质量较好的日子外出,减少过敏原的影响。
简单来说,春天不是不能出门,而是要挑对时间,挑对天气,做好防护,这样才能真正让身体受益,而不是受罪!
[1]宁蔚夏.老人春天养生之道[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