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的人,经常出现这5种异样,别轻视这种情况
更新时间:2025-03-10 15:01 浏览量:7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慢性肾病就是个“沉默杀手”,早期几乎没什么症状,很多人等到身体出现异样时,肾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不少。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系统”,每天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还影响血压、造血等功能。
如果肾脏的过滤能力下降,身体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排不出去,各种异常表现就会慢慢浮现。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疲劳和乏力,很多人会觉得肾病和疲劳没啥关系,但实际上,肾功能下降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导致贫血。
肾脏有个重要功能,就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个物质能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保证全身氧气供应。
研究显示,超过40%的慢性肾病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到了3期以后,贫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红细胞减少,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下降,身体自然就容易感到疲劳。
很多肾病患者早期只是觉得精神差、容易犯困,后来连爬楼梯、走路都觉得费劲,这其实是贫血导致的缺氧性疲劳,而不是单纯的衰老。
如果这种疲劳感越来越明显,可能说明肾功能正在进一步下降。
水肿也是个典型信号,很多人以为水肿是睡眠不好、喝水太多导致的,但如果每天早晨起来眼皮肿、脚踝肿,甚至手指都变得僵硬,就要警惕是不是肾脏排水能力下降了。
肾脏负责调节体内的水分和钠离子,如果过滤功能变差,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在组织间隙积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下肢、眼睑的浮肿。
研究发现,超过60%的慢性肾病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水肿,特别是伴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及以上)的人,水肿发生率更高。
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蛋白质大量流失,血浆蛋白浓度下降,血管无法有效保持水分,水分就会渗透到组织中,形成水肿。
如果水肿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波及到小腿、腹部,或者按压后久久不消退,可能说明病情正在进展。
睡眠质量的变化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慢性肾病患者会出现夜间频繁醒来、失眠、多梦的情况,这和肾脏的代谢功能下降有关。
正常情况下,肾脏能保持体内钠、钾、钙等矿物质的平衡,但如果肾功能下降,这些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发生波动,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
研究表明,超过50%的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腿抽筋、夜尿增多是最常见的表现。
腿部肌肉痉挛,主要是因为钙、镁、钠等矿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神经肌肉信号传递紊乱,夜里腿部血液循环减慢,更容易出现抽筋。
有些人会发现,晚上腿部莫名发紧、发麻,甚至疼痛到醒来,这往往和肾功能下降有关。
而夜尿增多,则是因为肾小管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导致尿液不能有效被重新吸收,即使白天水喝得不多,晚上还是会频繁起夜。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夜间排尿不会超过2次,但如果每晚都要起夜3次以上,特别是尿量比白天还多,可能说明肾脏的调节功能已经开始受损。
尿液的变化也是个很直观的信号。
很多人觉得尿液黄点、泡泡多点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上,尿液的颜色、泡沫、气味,都能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
如果尿液里泡沫增多,并且久久不散,可能是尿蛋白升高的表现。
蛋白质本该留在血液里,但如果肾脏的过滤屏障受损,蛋白就会漏进尿液里,形成泡沫尿。
研究发现,尿蛋白升高的人,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比尿蛋白正常的人快3倍以上,如果不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肾功能不全。
除了泡沫尿,如果尿液颜色变红、变棕,甚至像浓茶水一样,也要警惕是否有潜血或肌红蛋白尿,这可能说明肾脏已经出现炎症或出血,必须尽快检查。
血压的变化也不能忽视。
很多慢性肾病患者在早期就会发现血压开始莫名升高,甚至吃了降压药效果也不理想。
这是因为肾脏除了排毒,还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血压。
肾脏会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如果肾功能下降,RAAS系统可能会被过度激活,导致血压长期维持在高水平。
研究发现,超过70%的慢性肾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反过来又会加重肾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甚至达到140/90mmHg以上,并且伴有头晕、耳鸣、胸闷,要警惕是不是肾脏已经进入3期或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慢性肾病患者经常出现疲劳、水肿、睡眠障碍、尿液异常、血压升高,是不是说明病情已经进入不可逆阶段?
研究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特别是通过低蛋白饮食、控盐控钾、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肾脏负担,延长透析时间。
那么,除了饮食控制,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式来评估肾病的进展,比如哪些指标最能反映肾功能的变化,是否有更科学的筛查方法来判断慢性肾病的发展速度?
[1]李莎莎.慢性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J].健康必读,2025